老年人新型養生法靜坐養生
自古至今,中國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醫家、武術家無不推崇靜坐養生,而歐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亞伊斯蘭教的祈禱、齋期、避靜,以及近年風行歐美的催眠術、印度的古瑜伽術也都有以靜坐頤養身心的重要內容。通過修習靜坐可使人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重獲身心健康,這已成為諸多公眾的共識,并吸引著現代社會緊張忙碌、倍感生活壓力的人們身體力行,以期達到凈化身心、減輕心理壓力和強健體魄的目的。中國古代文人修習靜坐養生法的很多,均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疾病纏身,他在服藥治療的同時,堅持靜坐養生,以致“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多不應”,以此祛病延年,終享遐齡。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記述他修習靜坐法的體會說:“其法至簡易,唯在長久不廢,即有深功,且實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覺臍下實熱,腰腳輕快,面目有光。”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修習靜坐養生法,收效頗大,直至晚年仍精力過人。他在《看鐘》詩中說:“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年近九十時,他高興地在《戲遣老懷》詩中寫道:“己迫九齡身愈健,熟視萬卷眼猶明。”靜坐養生的健身效果從中可見一斑。
那么,該優先選擇哪種靜坐法呢?禪宗修習禪定的七支坐法最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顯著,且方便易行。所謂七支坐法,是指肢體的七處要點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種坐法又稱跏趺坐,俗稱盤足坐法。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墊,雙足結跏趺而坐,也就是雙盤足。初學者如果不能雙盤,單盤亦可。或將左足放在右腿之上,叫做如意坐;或將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剛坐。其次,脊梁直豎,使脊椎每個骨節如算盤子般相疊豎直,但不可過分用力。然后,將左右兩手放于臍下三寸丹田之前,兩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便是禪修所說的“結手印”,此種手勢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較易進入靜態。與此同時,左右兩肩稍稍張開,使之平整適度,不可沉肩塌背;頭要正,后腦稍微向后收,前顎內收,雙目微張,似閉還開,視線隨意確定在座前3~4米處,但需熟視無睹,也可雙目微閉,收效亦佳。最后,舌尖輕舔上腭,猶如嬰兒酣睡狀,隨之便可進入靜坐狀態。
-
裝飾老人房間要注意哪些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讓我們,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在平時的時候要像我們的老年人擁有一
-
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幾點建議其實對于我們的中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修身養性的方式,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
-
三種適合老年人的減肥運動對于我們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應該,特別的注意保護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保險來說也是應該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老年人減肥,應該
-
向年輕人學習9件事 晚年生活更充實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老年人學習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那么年輕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好習慣?
-
獨居老人心理狀態如何調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在老人的身邊,而且有著年輕人的工作,離老家也是非常遠的,天南海北都有,那么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