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晚年修身養性 一切要以健康為中心
健康,生活,是老年人晚年必須要圍繞的問題之一,因為哦我們知道,老年人的健康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年人要想修身養性,就要做到以下五個原則,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一個中心,是指以健康為中心。
有人戲稱:“青年人用健康換金錢,老年人用金錢換健康。”此話并非沒有一點道理。年輕人忙事業,忙家庭建設。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年輕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體魄賺前途、換金錢。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已經對社會和家庭盡了義務,作了貢獻,所以到了晚年應該不再是追求事業或金錢,而是要以健康為主題。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種就是再就業發揮余熱。但無論干什么,都應該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與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應該去做,就要堅決糾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結果缺少必要的活動,很快便疾病纏身。有的老年人不太愿意歇下來,為了賺錢而不顧惜自己的身體,結果因操勞過度而病倒,甚至丟掉了性命。這樣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錯誤的。實際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就是對社會和家庭的最大貢獻。
二個要點,是指瀟灑一點,糊涂一點。
瀟灑,即自然大方,輕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后,不再為單位復雜的人際關系所累,不再受嚴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沒有了工作的壓力,應該說已經具備了瀟灑生活的基本條件。既然如此,“何不瀟灑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喪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將5個子女撫養成人。晚年苦盡甘來,子女們都各自事業有成。但他仍然獨自過著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出門舍不得坐車,晚年生活質量不高。老人逝世時,子女們卻驚奇地發現,他居然有十幾萬元的存款。人活著,當然不能完全為了物質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費實力,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寬松、舒適、豐富一點呢?人們生產勞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糊涂一點,并非說人到老年就不要學習、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說要淡泊一點,看開一點,不為日常瑣碎事所捆擾。通俗地說,就是小事上隨意一點。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對日常生活中那些無聊瑣事斤斤計較呢?“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一點,瀟灑一點,糊涂一點,會使自己生活得更輕松、更愉快、更充實。
三個忘記,是指忘記年齡,忘記疾病,忘記恩怨。
忘記年齡,是說老年人沒有必要總在心里惦記著一個“老”字。有的人常常嘆息“歲月催人老,時光不饒人”,甚至害怕過年過生日。其實,年齡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可分為“日歷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一般情況下,我們經常使用的是“日歷年齡”,又稱“年代年齡”或“時序年齡”,計算單位為年。“生理年齡”又稱“生理學年齡”或“生物學年齡”,是指從生理學和生物學角度來衡量人的年齡。“心理年齡”則是指從大腦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來衡量人的年齡。“日歷年齡”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身體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歷年齡來與生理、心理年齡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則是老而不衰。
比如,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快樂老人——宋書如,從“日歷年齡”來講,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經82歲了。但是,如果從“生理年齡”來講,她還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維活躍,身手敏捷,活動自如。尤其可貴的是,從“心理年齡”來講,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輕人,從不看重自己的年齡和生死,整天陽光燦爛,穿著時髦,一副健康快樂的心情。
忘記疾病,并不是說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療,而是不要過度擔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難免會有病,但不必對所患的疾病過分地擔心和害怕。對常見的老年性疾病,理當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但防御過度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雖然沒有什么大病,卻總是懷疑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而到處求醫問藥,或對照著醫學書籍自己“找病”。這種對疾病過度恐懼的心理狀態是非常有害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本來沒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來。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諱疾忌醫,積極治療就是了。
忘記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記過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總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對過去的事情耿耿于懷。有人說:“傷害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記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懷念’它一次,它就傷害你一次。”為什么要自己傷害自己呢?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長壽老人的凋查結果表明,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是他們的共同性格特點。老年人要想獲得平和的心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豁達,給記憶裝一層濾網,濾去過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樂與自己相伴。
四個有,是指有個老伴、有個老窩、有點老底、有幾個老友。
有個老伴,是指夫妻白頭偕老當然最好,不幸喪偶之后,也應該找個合適的伴。俗話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兒女再多也比不過夫妻之間的相互照應。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關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時、周到、細致。老來有個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顧,這種感情是其他親情關系無法替代的。
有個老窩,是指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有個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給子女的房子要交遺產稅,于是將房產全部分給了子女。誰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當作了包袱,誰都不想盡贍養義務,他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后悔極了。像這樣的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但不管怎么說,老少之間難免有“代溝”,老年人有一個家,有一個獨立的小天地,起碼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點老底,是指留有一點積蓄。有積蓄的作用很奧妙,不說可以防備兒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點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實,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會有安全感。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幾個老友,是指有幾個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齡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經歷和人生觀基本相同,有共同語言,相互間更容易進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時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幫幫忙,對身心健康很有好處。
-
裝飾老人房間要注意哪些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讓我們,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在平時的時候要像我們的老年人擁有一
-
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幾點建議其實對于我們的中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修身養性的方式,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
-
三種適合老年人的減肥運動對于我們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應該,特別的注意保護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保險來說也是應該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老年人減肥,應該
-
向年輕人學習9件事 晚年生活更充實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老年人學習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那么年輕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好習慣?
-
獨居老人心理狀態如何調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在老人的身邊,而且有著年輕人的工作,離老家也是非常遠的,天南海北都有,那么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