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到晚年需要的是什么
現在社會有三成的老年人屬于孤獨老年人,給他們的身體帶來了影響,還會影響到心情,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晚年需求,不是需要錢,更多的是需要心理安慰,那么,老年人到晚年最需要的是什么?
“老人對于家庭幸福感的心理需求遠大于物質方面的需求。”良好的家庭狀況有利于提升老人幸福感。但當前社會,生活習慣、年齡差異、工作壓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使老年人與子女之間交流、陪伴的機會越來越少。楊萍認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流動性大已成為我國家庭模式的重要形態。目前,中國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總人口的一半。未來,空巢老年人口比例預計將突破70%。老人與孩子不在一個城市,一年見面次數自然減少;第二,父母與子女關系之間有代溝,雙方缺乏有效的交流方式也導致子女和父母即使待在一個城市,見面交流的機會也不太多,如果婆媳關系處理不好,更會影響子女和父母的交流;第三,有些子女對父母的關愛僅停留在表面,看似常去父母家,但往往只是走個過場,吃完飯又去忙其他事兒了。
看望父母是一個子女的義務與責任,不能流于形式。盡管早在2013年,“常回家看看”就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是老年人與子女的關系仍存在不少問題。
不少人認為,陪伴是可以用物質來彌補的,但楊萍認為,老人會更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如家庭的和睦與子女的陪伴、興趣的培養等。楊萍建議,與父母在一個城市但分開居住的子女,無論工作多忙時間多緊張,至少半個月應看望一次父母。如果父母年歲已高、身體不好,幾個兄弟姐妹或配偶更要每天輪流陪伴;離家的孩子要常與父母聯系,進行有效溝通。未婚的子女可以一周打一次電話,已成家的子女最好三天和父母通一次電話。你的生活、工作、社交等情況都可以告訴老人。哪怕就告訴他們“我挺好”,他們也會得到慰藉。此外,還要多關心、了解他們的近況,如吃了什么、最近身體如何等。楊萍強調,和老人交流,要多包容。首先,切忌給他們擺臉色,頂撞他們;其次,多找一些老人感興趣的話題。和父親聊聊時政或興趣愛好,和母親談談流行的電視節目;最后,給老人多些贊美。如,可以給父親說“您的建議真不錯”;多對母親說“您做的菜和小時候的味道一樣好”,他們會因為你的在意而對晚年生活感到更幸福。
平時我們要多給父母打電話,多給他們聊聊天,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而且也要注意他們的興趣愛好,尤其是家庭中獨居住的老年人,會出現寂寞的心理,很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發生,孝順從你我做起,要關愛他們。
-
裝飾老人房間要注意哪些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讓我們,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在平時的時候要像我們的老年人擁有一
-
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幾點建議其實對于我們的中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修身養性的方式,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
-
三種適合老年人的減肥運動對于我們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應該,特別的注意保護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保險來說也是應該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老年人減肥,應該
-
向年輕人學習9件事 晚年生活更充實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老年人學習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那么年輕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好習慣?
-
獨居老人心理狀態如何調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在老人的身邊,而且有著年輕人的工作,離老家也是非常遠的,天南海北都有,那么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