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恩愛如年輕 金婚老人溫馨補鞋情
在城的大街小巷里,經常能看到一些補鞋的小攤子,經營補鞋攤的大多都是三四十歲左右的攤主。但是在一條街上。卻看到這樣一個補鞋攤:攤主是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兩人各自坐在一張小板凳上替人補鞋,老伯負責比較費手勁的釘釘子、上膠粘合等工序,老太太則在一旁幫忙縫線,兩老合作無間,手法嫻熟。
與兩位老人攀談間得知,他們在老市區永平路擺攤補鞋已有27年的時間了。老伯名叫劉漢山,今年73歲;老太名叫黃阿嬌,今年67歲。兩人以前都是在東南亞生活居住過的華人。劉伯告訴記者,他是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的,年輕時隨父親在印尼的鞋店打工,幫忙割橡膠,也是在那個時候,他跟在印尼出生的黃姨相識。兩人之后在新加坡結婚并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時間,1970年,他們回來故鄉汕頭工作,劉伯打散工,黃姨就在罐頭廠工作。
1985年,劉伯開始在永平路擺起了補鞋攤。1996年黃姨從工廠退休,也來到補鞋攤跟劉伯學手藝,給他做幫手。黃姨笑語盈盈地說:“一方面給他幫忙,一方面也能陪陪他。”替人補鞋是門薄利的生意,雖然兩位老人已是花甲古稀之年,但他們卻依然樂此不疲。
劉伯說,他們的兒女曾說過讓他們在家好好享清福,家里不愁吃穿,不用每天都堅持經營補鞋攤。但是兩位老人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們說,與其每天坐在家里看電視,不如出來繼續經營補鞋生意來得充實。按劉伯二老的說法,他們擺攤補鞋主要目的不為賺錢,而是借著補鞋鍛煉身體,跟熟客們聯絡維系感情。
隨著左鄰右舍漸漸搬離老市區,劉伯的補鞋攤生意也冷清了不少。劉伯夫妻倆仍然堅持每天早上7點半就來擺攤,有些老顧客的鞋子破了爛了還是會拿過來讓他們幫忙縫補,一天下來二老的補鞋攤有三四十元的收入。今年恰好是劉伯和黃姨的金婚之年,小小的補鞋攤見證了兩位老人深厚的感情,也給補鞋這份看似枯燥無味的工作平添了幾分溫馨。
這樣的感情讓我們感動,這樣的婚姻讓我們羨慕,我想通過這樣的案例讓我們更加珍惜對方,然后老年人也要互相的了解對方。
-
老年夫妻的相處之道你造嗎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的老年夫妻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相處之道,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健康的狀態的,那么老年夫妻的時候
-
老人金婚送什么禮物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都想擁有一個非常幸福的晚年,那么如果我們的老年人也在要舉行一個金婚典禮的時候,對于作為朋友或者是子
-
老年人群聽聽流行音樂也不錯每種人群或者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自己喜愛的音樂,通常大家會覺的老年人更喜歡聽一些老歌或者戲曲什么的,也的確在生活中很多老
-
老年夫妻記得給婚姻保鮮很多老人會感覺,都是老夫老妻了,不用再給婚姻保鮮。但有專家認為,老年夫妻也是需要給婚姻保鮮的。老年夫妻雖然共同攜手度過了
-
為老人選購手機的六個要點隨著手機的普及,不少的子女也想為父母購買一部手機,這樣就能夠及時的聯系,及時的了解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那么,大家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