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她的堅守持續16年 金婚老人的付出史
金婚的愛情是經歷了時間的檢驗,金婚的幸福是放在自己的心理,自己好好的感悟和體會,但是能過到金婚的婚姻并不是說兩個老人都是健康的,之間沒有什么摩擦和矛盾,金婚的意義就在于,兩夫妻共患難,一起攜手走過很多的風雨,我們下面來看看這樣的一堆金婚夫妻的共患難和感動人心的感情吧!
他對她的堅守持續16年
張玉英夫婦都是張家港人。張玉英以前在張家港農村大隊里管理食堂,那時候的她美麗而能干,又燒得一手好菜。金孝生是大隊里的副廠長,英俊瀟灑。他們有三個子女,兒子在張家港機關任職,大女兒在張家港藥店工作,小女兒在蘇州,是個讓別人羨慕的大家庭。
1997年,張玉英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癥,每周要做三次血液透析,而且藥物不能間斷。這時的她,沒有了工作能力,但生活上還可以自理。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金孝生白天堅持上班,晚上回家做飯洗衣照顧老伴。2000年,已經60歲的金孝生買斷工齡,廠里共給了他4000元作為一次性補償。此時,張玉英身體已經很虛弱了,金孝生需要一天24小時地陪著張玉英。他們都是農村戶口,沒有退休金。張玉英的醫藥費、老夫妻倆的生活費,這些重擔就全部壓在了他們三個子女的身上。
在患病后的第十個年頭,張玉英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癱瘓在床。為了更好地治療,三個子女每人出資13萬,在蘇州望星橋買了套房。這樣,離蘇大附一院比較近,張玉英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就方便多了。兒子也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們,辭去了張家港的工作,在蘇州園區重新找了份工作。
鄰居每周三次背她下樓
如今的張玉英夫婦住在鐘樓社區的一幢三樓的老樓房里,沒有電梯,只有一道一米寬的狹窄樓道。墻面斑駁,地板老舊,但干凈整潔,掩藏不住作為男主人的金孝生的勤勞與細心。剛搬來的時候,金孝生身體還算硬朗,從三樓把張玉英背下來沒有問題。可從去年開始,老金由于常年辛勞,加上歲數偏大,再沒有力氣背老伴下樓去醫院做血透治療,有幾次還差點摔倒……
住在一樓的居民組長王琢發現后,主動提出讓自己的丈夫陳金龍來幫忙,負責每周三次背張玉英下樓。陳金龍說,他的父親在去世前的三年里,也是癱瘓在床,完全不能自理,每天多次清洗身體、換被褥,有時夜里要起身好多次。他當時曾幾度神經衰弱到頭痛、高血壓、失眠,也深深地理解照顧癱瘓病人的那份辛酸、寂寞與無助。
正是由于金孝生的細心照顧,張玉英雖然已經癱瘓在床,但身上一個褥瘡都沒有,衣服也是干干凈凈的;正是由于三個子女的孝順,張玉英夫婦才不用擔心醫藥費和生活費;正是由于有像陳金龍夫婦這樣的好鄰居,金孝生才不用為每周三次背張玉英下樓而發愁。
她也是他的精神依靠
如今,金孝生的頭發已稀少而花白。由于要寸步不離地守著張玉英,這16年里,他幾乎無法參與任何外界的活動,甚至連散散步都是一種奢侈。很多時候,社區工作人員和鄰居會到他們家走動,看看兩位老人生活上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順便也陪他們聊聊天,散散心。每次聽到家里有人進來,躺在床上的張玉英都會勉強地支起頭,老金就會湊到她的嘴邊,聽她想說些什么,再把她的想法轉告給那些來看望他們的人。
說起這么多年的相依相伴,金孝生看著病床上躺著的妻子張玉英說:“別人覺得我挺幸苦,其實我的老伴就是我精神生活的全部。只要她能在我身邊,哪邊不舒服知道跟我講,我就很開心。我愿意再做16年、32年她的雙手和雙腳。”
-
老年夫妻的相處之道你造嗎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的老年夫妻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相處之道,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健康的狀態的,那么老年夫妻的時候
-
老人金婚送什么禮物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都想擁有一個非常幸福的晚年,那么如果我們的老年人也在要舉行一個金婚典禮的時候,對于作為朋友或者是子
-
老年人群聽聽流行音樂也不錯每種人群或者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自己喜愛的音樂,通常大家會覺的老年人更喜歡聽一些老歌或者戲曲什么的,也的確在生活中很多老
-
老年夫妻記得給婚姻保鮮很多老人會感覺,都是老夫老妻了,不用再給婚姻保鮮。但有專家認為,老年夫妻也是需要給婚姻保鮮的。老年夫妻雖然共同攜手度過了
-
為老人選購手機的六個要點隨著手機的普及,不少的子女也想為父母購買一部手機,這樣就能夠及時的聯系,及時的了解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那么,大家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