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注意 關心老年人的六大心理需要
兒女忙工作,忙學習,有時會忽視了家中老年人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安享晚年,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質上的需求,心理上的慰藉也是必不可少的。老伴,朋友,子女對老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作為老年人的親人,一定要多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多抽時間陪陪父母親。
1、尊重需要
凡事傾聽好商量
孫向東,87歲,退休前是一家國營毛巾廠的副廠長。五一節,倆兒子帶著全家來看老爺子。老孫要給孩子講述自己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副廠長的經歷。可剛一張嘴,大孫子就說:“爺爺,這事聽您講過不下五百遍。這些事還是留著講給別人聽吧。”一句話把老爺子氣得夠嗆。
尚蘭說,每個人都有獲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這對老人而言尤為關鍵。老人愛掛在嘴邊的“我走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的確是事實。老人擁有年輕人不具備的豐富閱歷和人生經驗。如果晚輩能尊重他們的經驗,家庭大事多征求他們的意見,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都能讓老人獲得心理滿足。如果與老人的意見不統一,那么一定要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商量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另外,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也能讓老人感到被尊重,比如赴宴時讓老人上座、出門時讓老人先行。當然,老人也應該正確看待自己,尊重年輕人。時代在變化,因循守舊有時容易失策。
2、社交需要
教會上網廣交友
吳荷花,66歲,家住北京望京。最近,她總是神神秘秘的,每天吃完午飯就出門,傍晚才笑呵呵地回家。兒子很奇怪:老媽往常總抱怨在家無聊,無處可去,甚至有點“抑郁”了。這些天老往外跑,能去哪兒呢?他忍不住問了老媽,這才知道,她在社區里認識了幾個老伙伴,經常結伴去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聚會。
孤獨是老人心中的黑洞,無法用物質填補。廣州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96%的老人業余愛好就是看電視,很少出家門。人是群居動物,總窩在家里,心靈和身體都受傷。只有出去走走,多與人交往,才能獲得身心健康。美國圣路易斯大學副教授海倫·拉奇發現,老人多參加社交活動,比如與人交談、一起遛狗等,能培養良好心態。侯玉波建議,老人不應自我封閉。一要多與家人在一起吃飯、嘮家常;二要保持與舊友的關系,結伴釣魚、爬山;三要主動結交新朋友,可以參加象棋隊、京劇小組等,會發現許多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朋友。實在沒有伴,不妨上上網。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老人適度上網有助提高生活質量,抑郁風險降三成。兒女們不妨教他們學上網,并幫著申請QQ、微信號;還可利用自己的人脈、見識,幫老人結交朋友。
-
老年夫妻的相處之道你造嗎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的老年夫妻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相處之道,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健康的狀態的,那么老年夫妻的時候
-
老人金婚送什么禮物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都想擁有一個非常幸福的晚年,那么如果我們的老年人也在要舉行一個金婚典禮的時候,對于作為朋友或者是子
-
老年人群聽聽流行音樂也不錯每種人群或者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自己喜愛的音樂,通常大家會覺的老年人更喜歡聽一些老歌或者戲曲什么的,也的確在生活中很多老
-
老年夫妻記得給婚姻保鮮很多老人會感覺,都是老夫老妻了,不用再給婚姻保鮮。但有專家認為,老年夫妻也是需要給婚姻保鮮的。老年夫妻雖然共同攜手度過了
-
為老人選購手機的六個要點隨著手機的普及,不少的子女也想為父母購買一部手機,這樣就能夠及時的聯系,及時的了解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那么,大家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