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理財有門道
我國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多數老年人經過一生的積累,手中會有積蓄,且有一定的養老保險金保障,但一旦健康出現問題,往往需要很大一筆費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步入晚年也可說是步入人生理財的重要階段,規劃得好,會令晚年生活安逸順心。
喜憂參半的“銀發市場”
每天早上,年過6旬的俞阿姨都會在公園鍛煉,鍛煉之后約上幾個鄰居要么去早市買菜,要么去逛公園,可是最近俞阿姨的行蹤變得有些“神秘”了。還不到9點鐘,俞阿姨就拎著菜籃子匆匆和伙伴告別,原來是直奔證券交易大廳而去。從上一輪大牛市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股民基民,原來習慣半夜排隊買國債的“銀發族”也占據了不小的比例。
單位退休 股市上崗
雖然沒有經過完整的統計,但是“股海基市”中銀發投資者數量不少,散戶交易大廳里都是些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每到新基金發行時在銀行排隊的也有不少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投資理財對老年人來說成為一件時尚且必需的事情。家住云龍山的王阿姨就是這樣一位“時尚”老人。退休后她自己開始鉆研“養基”秘訣,“養了20多只‘基’,每天都認真記錄生長情況,觀察一段時間后把‘瘟基’都殺掉,留下來的就是能賺錢的‘好基’。”王阿姨幽默地告訴記者,自從成了基民,王阿姨的生活也豐富了起來,有時參加完財富講座后,還把精華記錄下來向鄰居傳播,久而久之,王阿姨成了小區的“明星”,大家在投資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愿意向她咨詢。
每日股評成必修課
記者采訪中發現,對于理財這件事,老年人比年輕人更為積極。今年28歲的阮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對股市基金一竅不通,反而是自己的母親不知道什么時候成了股民,天天雷打不動去營業廳“上班”,為了方便操作,還學會了使用電腦和上網,每天都煞有介事地看股評報告,周末還去買專業書籍攻讀。阮小姐說,短短幾個月,老媽竟然也獲得了30%的收益,自己很是佩服她。
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中,55歲以上人群最關注理財信息,而25至29歲的人群只是偶爾關注,說明年輕人生活壓力小,沒有長遠的理財計劃,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負擔加重才會關注理財。
關注理財是好事,但記者采訪的理財專家普遍反映,有些老人在投資行為上非常激進,有的老人買基金一定要買股票型的,配置型的根本看不上,說是“不刺激”。還有的老人一說投資就拿出全部家當,不給自己留后路,專家表示這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萬一投資出現風險,老年人賺錢能力有限可能會出現資金困難。而且老年人身體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了大筆錢財的損失。
退休老人如何理財
對退休老人來說,投資理財既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時尚。但退休老人進入晚年的年齡狀況和相對有限的工資收入,決定了他們是一個抗風險能力較弱、相對保守穩健的投資群體。如何既能讓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又能保證生活的充實和思想的愉悅?下面兩位主人公的投資理財故事也許能給你以啟示。
穩健的趙老師
趙宗淑女士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中學教師。去年5月,操持完小兒子的婚禮之后,一下子感覺到了“空巢”的寂寞。她有時到女兒家去看外孫,常聽到女婿大談股票、基金,女兒也參與炒股,而且已經見到投資收益。股票、基金真那么好賺錢?這事觸動了她,于是她也開始謀劃自己的理財生活了。
不過趙老師并不著急,在入市前,先認真學習了一些相關知識,具體操作時又請女兒女婿當參謀。于是特地制定了相對保守的投資計劃,按3比3比3比1的比例配置資金,即3成買基金、3成買股票、3成買保險債券、1成存銀行。
此后,趙老師基本上按女婿的建議進行操作。一個月后,她的資金賬戶有了12%的收益。
專業的張先生
張永貴原是一家工廠的退休職工,現在卻是證券交易大廳大戶室有名的技術派投資者,不少人都找他做參謀。
他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應少去聽那些小道消息。他比較重視技術分析,善于從多重指標共振現象中抓黑馬。對于大盤、板塊和個股,他認為分析應遵循這樣的思路:大勢走好后,就應追蹤板塊輪動中的熱點板塊,并及時抓住其中的領頭羊。“當然,我也有弱點,一只股票漲到理性分析的高位時,本應賣掉,這時反而卻產生了新的幻想,以致沒有及時止盈,收益不增反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也不時在剖析自己。”他認真地說。
專家:老人理財求穩
專家認為,退休老人理財,應優先考慮投資安全,防范風險,以穩妥收益為主。
退休老人積攢幾個錢實在很不容易,而當前吃、穿、住、行、醫等的開支也較大,很難經受住投資上的大額虧損。所以要特別注意投資的安全性。絕大多數的老年家庭應主要投資于存款、國債、貨幣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低風險品種,切忌好高騖遠。
當然,在身體條件較好、經濟較寬裕,并具有一定金融投資理財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退休老人,如文中的趙老師和張先生,也不妨適度進行買賣股票等“安全投資+風險投資”的組合式投資,但切不可把急用錢用于風險投資。這主要包括,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借來的錢、醫療費、購房款、子女婚嫁必需用款等必要費用開銷。
喜憂參半的“銀發市場”
每天早上,年過6旬的俞阿姨都會在公園鍛煉,鍛煉之后約上幾個鄰居要么去早市買菜,要么去逛公園,可是最近俞阿姨的行蹤變得有些“神秘”了。還不到9點鐘,俞阿姨就拎著菜籃子匆匆和伙伴告別,原來是直奔證券交易大廳而去。從上一輪大牛市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股民基民,原來習慣半夜排隊買國債的“銀發族”也占據了不小的比例。
單位退休 股市上崗
雖然沒有經過完整的統計,但是“股海基市”中銀發投資者數量不少,散戶交易大廳里都是些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每到新基金發行時在銀行排隊的也有不少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投資理財對老年人來說成為一件時尚且必需的事情。家住云龍山的王阿姨就是這樣一位“時尚”老人。退休后她自己開始鉆研“養基”秘訣,“養了20多只‘基’,每天都認真記錄生長情況,觀察一段時間后把‘瘟基’都殺掉,留下來的就是能賺錢的‘好基’。”王阿姨幽默地告訴記者,自從成了基民,王阿姨的生活也豐富了起來,有時參加完財富講座后,還把精華記錄下來向鄰居傳播,久而久之,王阿姨成了小區的“明星”,大家在投資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愿意向她咨詢。
每日股評成必修課
記者采訪中發現,對于理財這件事,老年人比年輕人更為積極。今年28歲的阮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對股市基金一竅不通,反而是自己的母親不知道什么時候成了股民,天天雷打不動去營業廳“上班”,為了方便操作,還學會了使用電腦和上網,每天都煞有介事地看股評報告,周末還去買專業書籍攻讀。阮小姐說,短短幾個月,老媽竟然也獲得了30%的收益,自己很是佩服她。
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中,55歲以上人群最關注理財信息,而25至29歲的人群只是偶爾關注,說明年輕人生活壓力小,沒有長遠的理財計劃,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負擔加重才會關注理財。
關注理財是好事,但記者采訪的理財專家普遍反映,有些老人在投資行為上非常激進,有的老人買基金一定要買股票型的,配置型的根本看不上,說是“不刺激”。還有的老人一說投資就拿出全部家當,不給自己留后路,專家表示這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萬一投資出現風險,老年人賺錢能力有限可能會出現資金困難。而且老年人身體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了大筆錢財的損失。
退休老人如何理財
對退休老人來說,投資理財既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時尚。但退休老人進入晚年的年齡狀況和相對有限的工資收入,決定了他們是一個抗風險能力較弱、相對保守穩健的投資群體。如何既能讓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又能保證生活的充實和思想的愉悅?下面兩位主人公的投資理財故事也許能給你以啟示。
穩健的趙老師
趙宗淑女士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中學教師。去年5月,操持完小兒子的婚禮之后,一下子感覺到了“空巢”的寂寞。她有時到女兒家去看外孫,常聽到女婿大談股票、基金,女兒也參與炒股,而且已經見到投資收益。股票、基金真那么好賺錢?這事觸動了她,于是她也開始謀劃自己的理財生活了。
不過趙老師并不著急,在入市前,先認真學習了一些相關知識,具體操作時又請女兒女婿當參謀。于是特地制定了相對保守的投資計劃,按3比3比3比1的比例配置資金,即3成買基金、3成買股票、3成買保險債券、1成存銀行。
此后,趙老師基本上按女婿的建議進行操作。一個月后,她的資金賬戶有了12%的收益。
專業的張先生
張永貴原是一家工廠的退休職工,現在卻是證券交易大廳大戶室有名的技術派投資者,不少人都找他做參謀。
他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應少去聽那些小道消息。他比較重視技術分析,善于從多重指標共振現象中抓黑馬。對于大盤、板塊和個股,他認為分析應遵循這樣的思路:大勢走好后,就應追蹤板塊輪動中的熱點板塊,并及時抓住其中的領頭羊。“當然,我也有弱點,一只股票漲到理性分析的高位時,本應賣掉,這時反而卻產生了新的幻想,以致沒有及時止盈,收益不增反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也不時在剖析自己。”他認真地說。
專家:老人理財求穩
專家認為,退休老人理財,應優先考慮投資安全,防范風險,以穩妥收益為主。
退休老人積攢幾個錢實在很不容易,而當前吃、穿、住、行、醫等的開支也較大,很難經受住投資上的大額虧損。所以要特別注意投資的安全性。絕大多數的老年家庭應主要投資于存款、國債、貨幣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低風險品種,切忌好高騖遠。
當然,在身體條件較好、經濟較寬裕,并具有一定金融投資理財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退休老人,如文中的趙老師和張先生,也不妨適度進行買賣股票等“安全投資+風險投資”的組合式投資,但切不可把急用錢用于風險投資。這主要包括,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借來的錢、醫療費、購房款、子女婚嫁必需用款等必要費用開銷。
相關文章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儉過頭的危害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很多老年人節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