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財 沉重話題
他們本該含飴弄孫安度晚年,卻還在股市中沖沖殺殺;他們本該天南海北四處走走,卻因每天盯住股市而寸步難行;他們本該享受年輕時辛勤勞動的收獲,卻還在省吃儉用為理財忙,甚至一招不慎損失慘重......看著一些老人的理財經歷,我們真的很心疼。 “老人不理財”,確實是一個有點粗暴的提法,但卻是為了老人們的健康和快樂。 其實,正確的理財理念是對個人財務的合理安排,并非是簡單的投資,更不是買一些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或保險產品等就是理財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老人也需要理財,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財務,安排開支,以應對收入下降、醫療費上升等老年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但由于很多老年人在理財方面缺乏專業知識,對大量的新的理財產品不會分析,以致于很多人只能求助于各類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員。但當“理財師”隊伍還存在著角色錯位時,老人們的理財悲劇便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老年人容易踏入的投資陷阱 晨報記者 張佳炳 外匯存款風險不可忽視 趙老伯是個很謹慎人,股市這樣波動巨大的投資市場,他從來不碰。退休前收入不低,再加上多年來省吃儉用,手頭有了10萬元的儲蓄。2008年初,恰好儲蓄到期,趙老伯去銀行辦理轉存手續。在排隊等待受理業務的當口,趙老伯發現澳大利亞元的存款利率要比人民幣高好幾個百分點,再想到有朋友抱怨孩子去澳大利亞念書,卻遇上這幾年澳元對人民幣匯率不斷上揚,于是便“鬼使神差”的打消了轉存定期的要求,而是要求銀行柜臺小姐幫其將人民幣兌換成澳元并辦理澳元的定期存款。 怎知道,雖然澳元的確可以比人民幣提供更高的存款收益,但是在次貸危機的沖擊下,其匯率卻是風雨飄渺,1澳元在2008年初還可以兌換將近6.6元人民幣,但到了2008年末2009年初卻只能兌換4.4元人民幣元,這意味著不過一年,趙老伯10萬元的銀行存款便因為匯率變動而損失了三分之一。
點評:傳統上,我們都將銀行存款視作無風險的投資對象。就人民幣存款而言,這樣的認識是正確的。但是,對于非人民幣的外匯存款,則情況完全不同。外匯存款,雖然也帶有存款二字,但本質上其外匯投資的屬性更強。雖然以外匯作為結算單位,你可以獲得穩定的存款利息收益,但是你卻必須承受外匯相對于人民幣的匯率波動風險。雖然一般來說匯率波動小于股市,但是對于老年人而言,有時候依然是“不能承受之重”。 這樣買保險,感覺很受騙
孫老伯的故事同樣發生在銀行,也是存款到期的轉存。當孫老伯在銀行柜臺向服務小姐表達了轉存的意愿后,服務小姐卻建議孫老伯改買某款保險,說收益率比存款更高。孫老伯對保險不懂,但卻相信銀行的推薦,便同意了改買保險的建議。 但是,當柜臺服務小姐幫其準備手續時,卻發現孫老伯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保險公司允許的投保年齡,眼看投保不成了,服務小姐靈機一動,勸孫老伯改而為他的不過十來歲的小孫女兒投保,而孫老伯則作為受益人。于是乎,七十多歲的孫老伯便為十來歲的孫女買了這份具有壽險性質的儲蓄類保險,受益人是孫老伯——當然前提是孫老伯必須比孫女晚過世才行。 過了一段時間,孫老伯的女兒知道了這件事,認為這個保險買得毫無理由,而且收益情況也不如銀行柜臺的服務小姐說的那樣優厚,便想退保。但因為過了猶豫期,真要退保的話,當即就要面臨10%以上的退保費用,不但收益享受不到,還要蒙受巨大的損失,實在讓人郁悶。 點評:老人上了年紀,由于投保保費大幅上升,保險的保障功能對其已經并不太重要了。而保險作為一種強制儲蓄工具,又有著過高的投保費用,而且若要提前支取還將面臨很高的退保費用。對老年人而言,買保險尤其是在銀行渠道買保險,往往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保監會新近規定禁止在銀行儲蓄柜臺銷售銀行保險,也正是因為以往老年人受騙上當投訴的案例實在是層出不窮。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儉過頭的危害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很多老年人節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