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老人買分紅險是賺是賠?揭秘各類銷售誤導
81歲的年齡還能買到保身故的保險,這還真難說是賺了還是賠了。記者采訪一些保險公司的高層,他們說許多銀行工作人員對保險產品缺乏了解,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夸大收益也很常見。但是就這件事而言,值得懲罰和反思主角,除了這個誤導老人的營銷員外,到底該是誰呢?
81歲的老人“買”了兩全保險,從新聞價值上講,即便稍遜于男人生了孩子,也絕不亞于三歲女童做了母親,當然與百歲老太再生貴子也有得一比。
兩全保險的投保(被保險人)年齡六十歲已足夠大了,七十歲的已實屬罕見,八十多歲還能“買”到這種保險,恕喜千孤陋寡聞,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至于是如何通過核保的,略知承保常識的人沒誰會想得通。現代核保都是通過電腦系統,系統中的程序都是編好的,非達標件,你根本過不了那道門檻。即便保險是在銀行賣的,你同樣要通過“銀保通”的電腦程序。這樣看來,將兩全險賣給一位黃土已埋過脖子的老人,也許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上可以做些文章,但是出錢肯定是這個老人,因此也引發了這次訴訟。除卻儲蓄員或營銷員的主觀因素外,唯一能解釋通的就是程序出了問題或者叫電腦出了故障,估計最后銀行或保險公司多半也會把責任推給不會說人話的電腦上。
近年來嫌疑人死在派出所或看守所的現象屢屢發生,公安部門公布的死因幾乎都是猝死。如果銀行或保險公司將這類問題推給電腦,實在是與公安部門的“猝死”異曲同工。這樣一來,即便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輸了官司,臉面上也不至于太慘。至于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程序完全是由人來操縱的,估計不會成為銀行或保險公司的選項。
接到此次的怪現象背景資料,喜千正好在外地做課程,課間突然闖進來三位老太太,都在六十歲上下的樣子。幾位老太鬧鬧嚷嚷,但一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們本來是到銀行存款,但拿回家的卻成了保險單。這還不算,一萬塊錢在里邊放了一年,不但沒長,還少了幾千塊。銀行給她們解釋不通,就把她們推給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人給她們解釋扣去的這是這費用那費用,但她們就是不想不通,一時間局面很難收拾,課程也很難進行,無奈之下,我出面了。我拿過條款一看,她們買的都是一種五年繳的“萬能”險,我告訴這幾位大媽,我在部隊當過二十年兵,有著三十二年黨齡,如果幾位大姐聽我的話,按要求年年繳著,一直繳滿五年,一般也不會比銀行存款虧太多。為了證明我的身份,我把手機號都留給了幾位大媽,她們方才罷休。
我所講課的這家公司,個險做的不好,公司想了個辦法,給銀保的渠道的業務員也下了部分個險任務。他們有著接近十萬的銀行保險客戶,從保費上講三萬五萬平平常常,幾十萬的單子也算不上多大。我告訴他們,這是一筆極其寶貴的客戶資源,他們守著的簡直是一座金山,只要給少量的客戶打打電話,做做回訪,找上一個由頭,開上一個產說會,完成這點個險任務太小菜一碟了。同時我還說,如果把這些銀行保險的客戶分給個險業務員去上門服務,這里邊的天地大得是不可估量的。聽過我的一席話,銀保部經理沉默良久,最終好歹說了幾句實話:“給客戶打電話,那不是自找麻煩引火燒身嗎?”可以那么說,在銀行買了保險的客戶,究竟有多少是為了買保險,明白怎么回事才買保險,有多少是存款存成了保險的,沒人說得清。即便有人是明明白白買的保險,這其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保險?
保險公司的營銷員上門推銷保險,三番五次十趟八趟地賣不出一件,且賣出的單子大都比較小,而銀行賣保險就相對容易,且單子的塊頭明顯大出許多。這其中的理由可以講出幾條,但有一條肯定是占主導地位的——銀行信譽,銀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積累起來的信譽。銀行經過漫長的年月積累起來的信譽,無疑被銀行保險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給透支的差不多了,當然這種透支還包括五花八門的銀行理財產品。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儉過頭的危害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很多老年人節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