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族理財有十誡 莫忌諱立遺囑
所謂理財,是合理地安排各項投資,賺錢并不是理財的全部意義,理財的終極目標是過上更好的生活。特別是老年人,退休后并無太多穩定的收入來源,特別要好好安排理財計劃,特別是避免踏入一些常見的投資理財誤區。
"春節剛過,我去銀行存點錢,工作人員推薦我買一款什么類似基金的保險。我想想也蠻好的,就下單了。前天女兒出差回來后,我跟她提了一下這事,才知道那產品并不適合我,可是想退并不容易,說是已經過了10天的猶豫期了,會有損失。你說我該怎么辦呢?現在還瞞著老太婆,沒敢跟她說呢!"
這不,58歲的汪老伯打電話到雜志社來"訴苦"。
類似汪老伯這樣的"銀發族",臨近退休或已經休養在家者,相較腦筋靈活的年輕人,的確更容易碰到類似的理財困惑。為此,我們建議大家,要特別留心以下幾點,老年人不僅要活得舒心,理財上也要有所技巧。
切莫輕信他人
老者通常一方面"耳根子比較軟",一方面對現在社會上的新鮮事物不是特別了解,因此一旦碰上類似"高科技"、"新潮流"的東西,特別容易被騙。
上海徐匯警方就曾聯合銀行工作人員阻止了一起類似案件。當時,張老太在家接到欠費電話后信以為真。當張老太準備將銀行卡內3萬余元轉入對方提供的"安全賬戶"時,銀行工作人員警惕地詢問老人,是否認識對方。張老太雖按照對方講授的方法說了"認識的",但因為緊張說話明顯不自然,銀行工作人員覺得有點蹊蹺,就聯系了民警。后經警方耐心勸阻,張老太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差一點上當了。
還有一些老人在公園、銀行門口等地,碰到一些騙子設置的"迷魂陣",此時一定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比如,遇到有人自稱兜售外幣,一定要先到銀行進行鑒定后才可兌換,千萬不要因貪小利而被迷惑,以免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莫貪圖高利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只贏不輸的投資。如果太貪心,很容易遭受損失。
陳老伯家住浙江,那里民間借貸的風氣很盛。陳老伯的鄰居看老人家里也有點積蓄,就勸他拿出去借給別人,收點利息權當是賺點買菜錢。這位鄰居幫陳老伯介紹了兩個想要借錢的人。其中一個人愿意出1%的月利息,另一個愿意出2%的月利息。陳老伯賺錢心切,很快把錢借給了利息高的那個人。沒想到,半年之后,這個向陳老伯借錢的"工廠老板"被人騙了一個集裝箱的貨,企業無法繼續下去,陳老伯的月度利息拿不到了,幾萬塊本金也一時半會兒拿不回來了。
因此,老人在私人借貸、個人投資等方面,一定要特別提醒自己,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免得翻船。
不要盲目為他人擔保
有些老人常礙于面子為他人提供經濟擔保,把儲蓄存單、債券等有價證券抵押給銀行辦理貸款業務。殊不知,一旦你簽了字,你的有價證券作為了擔保物,一旦貸款到期后,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作為擔保人,銀行就會依法凍結你的有價證券用于收回債權,你的損失就不止一點點了。
不要輕易給別人簽署各類文件、報告,也不要把自己的金融資產憑據、有價證券等借給別人使用,無論那人用于什么途徑。
別太多涉足高風險投資
老年人因機體衰老,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都較差,因此最好不要選擇風險性高的投資方式,如期貨、外匯買賣等。
如果心理承受力較強,心情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則可以參與一部分的風險投資,但比例不宜過高。
保險不宜買太多
老年人買保險往往出現兩個極端,要么一點也不買,聽到保險兩個字就難受;要么很容易聽信保險代理人的話,經常不切實際地買一些保險。
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對的。保險的目的歸根到底是將自身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因此,在購買保險時,應充分認識自己或家庭的最大風險是什么?老人也應當如此考量。要買保險就要有效投保,保費花在刀刃上。
投資不要過于單一
有些老人一聽到某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高,便一哄而上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購買,遇到市場變化,如股市不好,則馬上全部撤離。于是總有人在問,現在有什么可投資的?
建議在做理財規劃時,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年齡、收入、家庭等情況,兼顧收益與風險來構建一個高效的投資組合,以此獲得穩定的收益。
理財沒規劃不行
"理財是年輕、壯年時候的事情,都已經退休了,還能怎么規劃啊。船到橋頭自然直,隨它去吧。"
一部分老年人對于退休后的理財很不關注,老年以后就沒必要理財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退休之前,當然要做好理財規劃。但退休之后,如果有一套比較合理的理財計劃,會幫助你更合理地應付老年生活的各類開銷,給你一個財務上更輕松的夕陽時光。
避免無計劃消費
進入老年后,老年人的支出會有很大變化,應及時進行合理調整。但不要在消費方面因小失大,例如不舍得買水果、蔬菜等食物,這樣造成營養不良,反而增加醫藥費支出,得不償失。
有些老人,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太寬裕的老人,小病拖著不看,不斷透支身體,以致生大病后花掉更多的醫藥費,導致經濟、生活更加困難。這就屬于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了。老年健康亦是一種投資。老人患病后要及時治療,加強身體鍛煉,進行必要的營養補充,注意勞逸結合等。
切忌押上畢生積蓄投資
老年人可以把基金、股票、債券等理財工具作為理財"菜籃子"中的一員,切忌押上畢生積蓄只投資于一類產品。不要被某類投資的豐厚收益沖昏了頭腦,而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進去。
中老年人必須準備好養老錢,在資金還有富余的情況下再適當積極投資,一來有更好獲利的希望,二來也可以體驗退休后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莫忌諱立遺囑
很多老人忌諱在生前,特別是在身體健康、神智清醒的時候立遺囑,有點怕不是個好兆頭。
其實,別以為立遺囑有什么晦氣,實際上,在退休規劃的過程中,用心立一份合理的遺囑,對本人和家人都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百年之后不必要的紛爭。有時候,對于寂寞生活的老人而言,說不一定也是個幫助繼承人順利得到遺產的一個好辦法。
"春節剛過,我去銀行存點錢,工作人員推薦我買一款什么類似基金的保險。我想想也蠻好的,就下單了。前天女兒出差回來后,我跟她提了一下這事,才知道那產品并不適合我,可是想退并不容易,說是已經過了10天的猶豫期了,會有損失。你說我該怎么辦呢?現在還瞞著老太婆,沒敢跟她說呢!"
這不,58歲的汪老伯打電話到雜志社來"訴苦"。
類似汪老伯這樣的"銀發族",臨近退休或已經休養在家者,相較腦筋靈活的年輕人,的確更容易碰到類似的理財困惑。為此,我們建議大家,要特別留心以下幾點,老年人不僅要活得舒心,理財上也要有所技巧。
切莫輕信他人
老者通常一方面"耳根子比較軟",一方面對現在社會上的新鮮事物不是特別了解,因此一旦碰上類似"高科技"、"新潮流"的東西,特別容易被騙。
上海徐匯警方就曾聯合銀行工作人員阻止了一起類似案件。當時,張老太在家接到欠費電話后信以為真。當張老太準備將銀行卡內3萬余元轉入對方提供的"安全賬戶"時,銀行工作人員警惕地詢問老人,是否認識對方。張老太雖按照對方講授的方法說了"認識的",但因為緊張說話明顯不自然,銀行工作人員覺得有點蹊蹺,就聯系了民警。后經警方耐心勸阻,張老太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差一點上當了。
還有一些老人在公園、銀行門口等地,碰到一些騙子設置的"迷魂陣",此時一定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比如,遇到有人自稱兜售外幣,一定要先到銀行進行鑒定后才可兌換,千萬不要因貪小利而被迷惑,以免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莫貪圖高利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只贏不輸的投資。如果太貪心,很容易遭受損失。
陳老伯家住浙江,那里民間借貸的風氣很盛。陳老伯的鄰居看老人家里也有點積蓄,就勸他拿出去借給別人,收點利息權當是賺點買菜錢。這位鄰居幫陳老伯介紹了兩個想要借錢的人。其中一個人愿意出1%的月利息,另一個愿意出2%的月利息。陳老伯賺錢心切,很快把錢借給了利息高的那個人。沒想到,半年之后,這個向陳老伯借錢的"工廠老板"被人騙了一個集裝箱的貨,企業無法繼續下去,陳老伯的月度利息拿不到了,幾萬塊本金也一時半會兒拿不回來了。
因此,老人在私人借貸、個人投資等方面,一定要特別提醒自己,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免得翻船。
不要盲目為他人擔保
有些老人常礙于面子為他人提供經濟擔保,把儲蓄存單、債券等有價證券抵押給銀行辦理貸款業務。殊不知,一旦你簽了字,你的有價證券作為了擔保物,一旦貸款到期后,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作為擔保人,銀行就會依法凍結你的有價證券用于收回債權,你的損失就不止一點點了。
不要輕易給別人簽署各類文件、報告,也不要把自己的金融資產憑據、有價證券等借給別人使用,無論那人用于什么途徑。
別太多涉足高風險投資
老年人因機體衰老,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都較差,因此最好不要選擇風險性高的投資方式,如期貨、外匯買賣等。
如果心理承受力較強,心情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則可以參與一部分的風險投資,但比例不宜過高。
保險不宜買太多
老年人買保險往往出現兩個極端,要么一點也不買,聽到保險兩個字就難受;要么很容易聽信保險代理人的話,經常不切實際地買一些保險。
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對的。保險的目的歸根到底是將自身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因此,在購買保險時,應充分認識自己或家庭的最大風險是什么?老人也應當如此考量。要買保險就要有效投保,保費花在刀刃上。
投資不要過于單一
有些老人一聽到某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高,便一哄而上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購買,遇到市場變化,如股市不好,則馬上全部撤離。于是總有人在問,現在有什么可投資的?
建議在做理財規劃時,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年齡、收入、家庭等情況,兼顧收益與風險來構建一個高效的投資組合,以此獲得穩定的收益。
理財沒規劃不行
"理財是年輕、壯年時候的事情,都已經退休了,還能怎么規劃啊。船到橋頭自然直,隨它去吧。"
一部分老年人對于退休后的理財很不關注,老年以后就沒必要理財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退休之前,當然要做好理財規劃。但退休之后,如果有一套比較合理的理財計劃,會幫助你更合理地應付老年生活的各類開銷,給你一個財務上更輕松的夕陽時光。
避免無計劃消費
進入老年后,老年人的支出會有很大變化,應及時進行合理調整。但不要在消費方面因小失大,例如不舍得買水果、蔬菜等食物,這樣造成營養不良,反而增加醫藥費支出,得不償失。
有些老人,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太寬裕的老人,小病拖著不看,不斷透支身體,以致生大病后花掉更多的醫藥費,導致經濟、生活更加困難。這就屬于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了。老年健康亦是一種投資。老人患病后要及時治療,加強身體鍛煉,進行必要的營養補充,注意勞逸結合等。
切忌押上畢生積蓄投資
老年人可以把基金、股票、債券等理財工具作為理財"菜籃子"中的一員,切忌押上畢生積蓄只投資于一類產品。不要被某類投資的豐厚收益沖昏了頭腦,而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進去。
中老年人必須準備好養老錢,在資金還有富余的情況下再適當積極投資,一來有更好獲利的希望,二來也可以體驗退休后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莫忌諱立遺囑
很多老人忌諱在生前,特別是在身體健康、神智清醒的時候立遺囑,有點怕不是個好兆頭。
其實,別以為立遺囑有什么晦氣,實際上,在退休規劃的過程中,用心立一份合理的遺囑,對本人和家人都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百年之后不必要的紛爭。有時候,對于寂寞生活的老人而言,說不一定也是個幫助繼承人順利得到遺產的一個好辦法。
相關文章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儉過頭的危害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很多老年人節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