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科學理財 不要把保險當理財誤入陷阱
我們在一些理財市場上,會聽到人給老年人介紹,一個理財產品,他們經常會說,“婆婆放心,這個產品4%年收益,絕對保本。”這樣的情況一再的出現,很多老年人為了理財就會在鼓動下,本不想買理財產品的決心開始動搖。但是我們發現,部分銀行對理財產品存有誤導,致使消費者誤入陷阱。
8月30日,我國首部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定——《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引》出臺。其中規定,銀行不得誤導銷售金融產品,不得夸大相關產品收益等,如有違反,消費者可提出控告。
消費調查 “絕對保本”有誤導
許鑫在汾江路某銀行存完錢后,一位客服經理熱情地搭話。這位客服一邊跟她拉家常,一邊建議她購買一份財富雙收的萬能型保險,“這比存定期劃算,年收益4%,定期才3%多點。”客服稱該產品絕對保本,專門針對老人家,但全程未提及其中風險。
在許婆婆猶豫之際,記者查看該保險的宣傳信息發現,所謂“絕對保本”并非絕對。以存兩年期為例,許婆婆中途如將款項取出,需扣除相關費用,本金都無法完全取回。許婆婆猶豫再三,最終沒有買保險。
區別于許婆婆購買保險遭遇的誤導,家住南海平洲的馮翠老人更是冤枉。她說,去年她在平洲一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時,工作人員向她介紹一款理財產品,聲稱收益比定期存款利息高,還有年終分紅。
馮婆婆糊里糊涂便將6萬元交給銀行工作人員,還獲得一份“贈送的保險”。數月后,她才發現自己沒有購買理財產品,而是買了一份保險,保期長達6年。如果馮婆婆提前退保,要扣去8000多元手續費。
銀監新規 發現誤導可控告
以上老人的遭遇,在佛山并不是個例。
根據權威網站今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有超過三成的消費者遭遇過誤導;有30%的消費者表示,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過程中未進行任何風險提示。而在銀行代銷的產品中,將保險當做銀行理財產品誤導銷售的比例,竟高達39.42%。
對此,銀監會在8月30日出臺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定——《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引》,這也是我國首部針對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定的法規。根據《指引》,銀行不得主動提供與消費者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產品和服務,不得在未經消費者授權或同意的情況下,向第三方提供個人金融信息,不得向消費者誤導銷售金融產品等。
《指引》還規定,銀行不得在營銷產品和服務過程中以任何方式隱瞞風險、夸大收益。市民一旦發現銀行確實存在誤導銷售、夸大收益等情況,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檢舉和控告。
●消費指引
1、不盲信:宣傳資料和銷售人員的介紹只能作為參考,關鍵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
2、要知道:保險產品一般為5年期或10年期,如果中途退保,不僅得不到完整收益,甚至可能虧損。購買前需先判斷這筆資金是否可多年不用;對待預定收益則要理性,不能認為分紅總是高于銀行同期利率。
3、須明確:購買銀行保險,其核心是“保障”。要仔細留意免責條款內容,弄清楚什么可保什么不可保。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儉過頭的危害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很多老年人節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