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理財要謹慎 三個常見問題不可少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老年人除了根據自己的養老金生活,還會有更多的理財來源,社會在進步,很多的老年人的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只依靠著子女過活,自己越來越經濟獨立,經濟獨立有很多的方式,其中一個就是少不了做一些小的理財,那么老人理財應考慮哪些問題呢?來看下文中的相關介紹吧。老人理財三個問題要謹慎:
高風險理財產品慎選
建行理財經理建議,老年人投資股票要把資金額度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在選擇理財品種時要慎重,不能把“保命錢”投入到風險渠道中。目前銀行的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都可以保證本金,主要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短期融資券等,本金損失的風險很小,并且有很多保本的、專屬于高端客戶、私人銀行客戶的保本型產品。而且這些理財產品都提供風險屬性測試,其中有“對風險的認識”和“虧損承受能力”等測試項目,老年朋友們可以先自己測試一下,如果自己是保守型或穩健型投資者,則還是采取穩妥的投資方式為好。
替老人理財需合理配比
時下,也有不少老年人把資金給兒女打理,自己安享“夕陽紅”。對此,建行理財經理強調,子女替老人理財,不能把自己的風險承受力當做老人的風險承受力,造成錯位。養老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進行規劃,在理財品種的選擇上要合理搭配,高風險的品種最多占20%,其他以中低風險的為主。
老年人投資組合,最為流行的有“三四三”模式。也就是30%投資股票基金高風險產品、40%投資儲蓄國債,其余30%用于應急儲蓄。另外,“一百減年齡”的原則也可以作為老年人投資理財的指導,即用(100-年齡)×100%作為風險投資的最大比例。例如,一名60歲的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性投資不應超過可支配資金的40%,另外的資金應該投資到國債等低風險投資或儲蓄上。
老有所保需趁早
在我國,“看病貴”這個現實困擾著許多人,老年人最大的支出是醫療保健。所以,購買醫療保險應成為老年人的首選,而且越早越好。在國內,投保年齡一般都限制在65周歲以下,而養老保險、重大疾病險則將年齡限制在55~60歲。即使未到投保年齡上限,但只要過了50歲,保險公司會要求投保人到指定的醫療機構接受體檢,有一、二項體檢指標不合格,投保要求便會遭拒絕。年齡越大投保所需支付的成本越高。如果購買養老保險,還必須在購買前留心養老金的領取方式,比如在投保人開始領取養老金后,養老金額每隔一段時間按一定增幅遞增,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抵制通貨膨脹。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儉過頭的危害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很多老年人節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