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效理財防養(yǎng)老 合理規(guī)避理財風險
很長一段時間,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成為年度熱詞,這樣的詞語就是意味著老年人的投資熱情得以充分釋放與彰顯。但是,理財是可以讓資金增值,但是老年人投資理財背后的隱憂也漸趨凸顯,如何規(guī)避風險成為穩(wěn)健投資的一道坎兒。
最近公安部門公布的一組數字令人唏噓:2013年電信詐騙發(fā)案30萬余起,群眾損失100多億元,比2012年分別上升77%、25%。據警方抽樣調查統(tǒng)計,電信詐騙從受害人年齡上看,中老年人占70%。近年來,在老年人興致勃勃理財的同時,騙子也是無孔不入,老人錢財被騙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老年人理財,應從讓他們遠離高風險資產開始。
老年人應回避的理財方式
炒股:
如果對股市沒有深入研究,老年人不適合炒股。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股市收益與風險相伴而行,這個特點注定了老年人的養(yǎng)老金不適合投資股市。其二,隨著股市漲落,股民情緒常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種情緒波動,對老人的健康尤為不利。
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基金:
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因為主要投資的都是股市,收益隨股市變化較大,而近些年股市一直處于熊市。它不適宜穩(wěn)健投資為主的老年人。
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
不少投資者認為銀行理財產品跟銀行存款一樣,不會虧本,這種想法其實是存在誤區(qū)的,“高收益”背后隱藏的是“高風險”。需要明確的是,產品說明書上的“預期收益率”僅供參考,這并非“實際收益率”更不是“保證收益率”。
信托產品:
“剛性兌付”的固定收益類信托,一度是老年人理財的主要選擇之一。從2013年開始,不斷傳出固定收益信托存在兌付危機的問題。信托投資門檻一般為100萬元以上,業(yè)內人士認為,“剛性兌付”不過是業(yè)內的潛規(guī)則而已,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如果“剛性兌付”被打破,投資出事信托將損失慘重。
P2P網貸:
近期以來,P2P成為一個熱門詞匯,P2P平臺上高達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以及較低的門檻,對于普通投資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P2P理財之所以如此吸引人眼球,卻又讓不少人躊躇不前,就是由于其高收益和高風險的并存。老年人不具備專業(yè)知識,也無法承擔過高風險。
老年人理財:防騙比理財更重要
實際上,老年人的理財需求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個階段已經沒有什么工資收入了,就是把資產和現金的比例調整一下,放到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上慢慢花就好。老年人理財的目的應是讓自己具備經濟能力,更好地享受退休的閑暇和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有專家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老年人在理財的同時還應時刻警惕各種騙局,這比理財更重要。”
在理財方式上,老年人可盡量選擇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風險產品。因為這類產品都比較簡單,容易看明白,比如定期存款、國債、收益明確的銀行理財產品等。也可以買一些貨幣基金或者債券基金,因為它們的安全性也較好。此外,專家建議老年人在選擇理財方式的時候,應問明該產品是銀行發(fā)行,還是銀行代銷。一般來說,銀行發(fā)行的產品風險相對較低,更適合老年理財群體。
此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理財經驗對老年人并不適用。老年人理財可盡量選擇單一的理財方式。原因有兩個:一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多種理財方式容易分散精力,反而會因疏于管理而受到損失;第二個原因,老年人應選擇低風險的理財方式,而同為低風險理財方式,各類理財方法的收益差異并不大,也不存在分散風險的必要。
-
老年人5大理財小訣竅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財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們的財產非常大的流失,還
-
為老人細數節(jié)儉過頭的危害節(jié)儉是中華名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很多老年人節(jié)儉了一輩子。不可否認,節(jié)儉不是壞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節(jié)儉過頭的話,不僅會影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要慎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視,在如何應對老齡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老年人乘飛機的注意事項是什么?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對于飛行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往往較差,不少老人同時患有各種慢性病,在搭乘飛機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財呢?對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到廣場跳跳廣場舞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應該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