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糊涂要當心老年癡呆要發生
老年癡呆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想患上的疾病,不止給家人帶來痛苦和負擔,而且還會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所以,小編想用下文提醒老年朋友們注意,如果你有下面的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早著手檢查以防是老年癡呆在作怪。
講述一位女性與阿爾茲海默癥(老年性癡呆)抗爭故事的電影《依然愛麗絲》今年2月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在即將舉辦的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這個與疾病抗爭的故事再次受到熱議和關注。
“很多醫生看了都覺得女主角理應獲獎,她把病人的早期癥狀、個人感受、疾病發展過程等等,都演繹得比較到位”,老年人有機會建議能看看這部電影,了解早期發病,如果能早發現、及時治療,患者記憶力減退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緩解。
迷路了難道不是“老糊涂”嗎?
影片中,愛麗絲是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和知名語言學家,五十歲那年,愛麗絲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有一天,她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最終她被醫生告知已患上老年性癡呆。隨后,她的記憶就像脫韁的野馬,飛速地離開她:她記不起女兒的名字,想不起丈夫的面孔,甚至逐漸失去自理能力……記憶不斷流失,她感覺失去了與整個世界的聯結。
現實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像愛麗絲一樣面臨記憶力下降的困擾。記憶力減退是老年癡呆最常見也最典型的早期表現,包括患者、家屬很多都認為這是“老糊涂”,是上年紀以后的正常衰老現象。同時也是該院記憶門診的老年性癡呆診療專家,她談到,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細節發現“老糊涂”與阿爾茲海默癥的不同,“老糊涂”通常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患上老年癡呆,有的人會記不住家在哪?老人因此走丟的事時有發生。
“我們希望在最早出現輕度認知損害時,即從正常到癡呆過渡狀態時,患者就能發現并來醫院就診”,但通常很多患者沒有意識到“記憶力下降”這是個病,待到阿爾茲海默癥發展到中重度,感覺問題嚴重了才找醫生,“越晚治療療效肯定越差”。
當然不管什么時候發現都應該治療,至少對于某些方面,包括精神行為異常等可以通過藥物改善,積極治療對中重度患者的家庭照料和個人感受都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病情的發展也可得到緩解。
年輕發病或與遺傳有關
《依然愛麗絲》中的愛麗絲發病年齡為50歲,這在患者中算年輕的,一般此病在60歲之后較多見。有統計顯示,60歲之后,每增加5歲,發病率就翻一翻,到80歲以上發病率達30%左右。
通常發病年齡較輕的患者,多與遺傳有關,“我曾經見到最年輕的患者為40歲,患者母親也是老年癡呆”。現在國內外許多研究都證明,老年癡呆患者的后代有更多幾率患上此病,老年癡呆患者近親的發病率為一般人群的4倍還多。
顯然,老年癡呆與遺傳有著密切關系,但這只是老年癡呆中的一少部分,并不是所以的老年癡呆都與遺傳有這樣密切的關系。大部分老年癡呆是散發性癡呆。散發性癡呆是指家族中沒有這種呈代代相傳地發病。
不要忽視老人的臭脾氣
情緒方面,通常患者早期會呈現情緒不穩,在疾病演進中逐漸變性淡漠及遲鈍。有時情感失去控制能力,變得浮淺而多變。表現焦慮不安,憂郁消極,或無動于衷,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高級情感活動,如羞恥感、道德感責任感和光榮感受累最早。
人格障礙有時可在疾病早期出現,患者變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勞,對工作失去熱情,對往常愛好的活動失去了興趣,對人對事都顯得漫不經心,有時會開一些不合時宜的拙劣玩笑,對衣著及儀容也不如以前那樣注意,可能變得不愛整潔,不修邊幅。有時會發生對年幼兒童的猥褻行為或暴露陰部等違反社會道德準則的行為。有人變得多疑、固執與斤斤計較。
-
老人患了老年癡呆,應該怎么辦目前,癡呆癥尚無特效療法,且病人住院時間短,大部分時間在家中療養,因此提高照護者的護理水平非常重要。通過良好的干預療護,減
-
老年癡呆癥的四大征兆,有一個就要留神了老年癡呆癥的危害,想必大家應該也或多或少有點了解,誰也不愿意和那種可怕的疾病扯上關系,但是要知道,這種疾病的病發率非常驚
-
有這些行為,說明你可能老年癡呆了老年癡呆多見于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癥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
-
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癥?4個方法保持大腦年輕老年癡呆是老年人的高發疾病,老年人要多用腦延緩大腦的衰老速度,老年人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規律,預防老年癡呆發病,老年人要養成
-
老年癡呆是怎么引起的?老年癡呆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腦變性疾病引起的,老年癡呆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老年癡呆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