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有哪些發病特點呢
由于老年癡呆癥向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給許多老年人都造成了嚴重的生活影響,特別是當患者大腦出現記憶下降,已經嚴重的智能問題出現時,就會導致智力衰退的非常嚴重,從而不能夠在進行自理生活,那么,老年癡呆都有哪些發病特點呢?
老年期癡呆的患病率與年齡的增長成正比,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文化程度較低者發病率較高。較常見的有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其他如外傷、中樞感染、中毒、腫瘤等也可引起癡呆。
癡呆的發病多緩慢而漸進,主要表現包括記憶、智能的減退,定向力障礙,分析、判斷力減退,情感障礙及姿勢、步態改變等。按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活動減少、易疲勞、頭昏、眩暈、心悸、食欲減退、興趣及主動性下降、情緒不穩、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輕度健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此時的表現往往不易辨別,常被誤認為神經癥或正常的老化。至中期則出現典型的癡呆癥狀,包括定向力障礙,尤以時間定向障礙最為多見,隨病情發展,地點人物定向也減退,如不能辨認家人,在家中找不到臥室或廁所等;記憶力障礙,以瞬時記憶和近事記憶障礙為先導,進而出現遠記憶力下降;智能障礙,患者的計算力、理解力、判斷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減退;精神癥狀,此期患者大多伴有幻覺或妄想,以幻視、幻聽和被竊妄想最為多見,情緒改變亦較常見,如焦慮、抑郁、易激惹、欣快、情感失控等,夜間譫妄此期亦較多見;人格改變;行為障礙,如失眠、沖動、漫游等。到了晚期,患者多處于長期臥床狀態,智能完全減退,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完全喪失,情感淡漠,四肢常處于攣縮狀態,可引出病理征,常伴有大小便失禁。
目前雖然對本病尚無根治的辦法,但已有多種藥物可延緩本病的發展,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對于老年癡呆患者,護理的根本目的是維持他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通過調整周圍環境,使之與患者的生活能力相適應,延緩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現象的出現。
1.盡量保持患者生活環境中的各種事物恒定不變,必須改變時要采用緩慢漸進的方式。癡呆患者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很差,生活環境的改變會使其不知所措,加速自理能力的下降。但現實生活中變化總是難免的,護理者應盡量使這一變化小一點、慢一點,并反復教導和訓練患者適應新環境。
2.提供適當的幫助。照料癡呆病人并不等于替他做一切事,那將使其生活能力迅速下降。應鼓勵他去做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同時給予必要的幫助。癡呆患者就是在做最熟悉的事情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也可能遇到困難而產生挫折感,進而退縮回避,并最終喪失做此事的能力,適當的幫助可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
3.簡單原則。生活是復雜的,不要試圖訓練癡呆患者去完成那些復雜的工作,如做飯、用洗衣機等,那只會加重他們的挫折感,引起不必要的情緒反應。告訴他們在哪里上廁所、在哪里睡覺也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訓練患者做那些簡單的事情時,應使程序和步驟減到最少。
4.耐心。由于癡呆患者理解力、記憶力減退,因此在接受指導時大多反應較慢,或因遺忘護理者的要求而停滯不動。護理者需不急不躁,多給患者一些時間,并心平氣和地反復指導,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個體化。對癡呆患者的護理應根據其病情特點制定相應的計劃,并隨著病情的改變而改變。
6.自我調適。護理癡呆患者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為護理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社會支持,將有助于他們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因他們的情緒波動帶給患者額外的壓力。
溫馨提示,老年人的生活中要盡量地保持平衡,尤其是老年患者每天要用到的東西,盡量的不要發生大的轉變,否則就會讓老年人心里出現恐慌的現象,導致新的事物接觸能力比較差,往往會不知所措,就會加速自理能力下降的現象,從而導致老年癡呆現象嚴重發生。
-
老人患了老年癡呆,應該怎么辦目前,癡呆癥尚無特效療法,且病人住院時間短,大部分時間在家中療養,因此提高照護者的護理水平非常重要。通過良好的干預療護,減
-
老年癡呆癥的四大征兆,有一個就要留神了老年癡呆癥的危害,想必大家應該也或多或少有點了解,誰也不愿意和那種可怕的疾病扯上關系,但是要知道,這種疾病的病發率非常驚
-
有這些行為,說明你可能老年癡呆了老年癡呆多見于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癥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
-
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癥?4個方法保持大腦年輕老年癡呆是老年人的高發疾病,老年人要多用腦延緩大腦的衰老速度,老年人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規律,預防老年癡呆發病,老年人要養成
-
老年癡呆是怎么引起的?老年癡呆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腦變性疾病引起的,老年癡呆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老年癡呆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