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我要干到85歲
吳仁寶:1928年11月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黨委書記、全國小康村研究會會長、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華西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江蘇省江陰縣華西村黨委、村委、企業集團總辦公室主任等職務。
老書記日理萬機
9月24日早晨,81歲的吳仁寶出現在華西村會議中心,會場內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參加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的100多名村干部,他們在這里培訓一周左右。聽吳仁寶講演并和其合影,是培訓中的一項重要安排。
“我這60年,總結起來就是,50年代‘聽’,聽話;60年代‘頂’,暗頂;70年代‘拼’,拼命干;80年代‘醒’,如夢初醒;90年代‘警’,警惕驕傲;21世紀‘新’,不斷創新。”
樸實而真摯的講話,收獲了無數掌聲。預定時間到了,講話戛然而止。微笑、彎腰、作揖之后,吳仁寶一路小跑,坐進了一輛奔馳s600匆忙離去,他下一步要去迎接淮陰等地來的一個考察團。
這是一個普通的星期四。華西村負責宣傳工作的副書記孫海燕稱,幾乎每一天,吳仁寶都會這么忙碌,“來華西村參觀的人每年有200萬。每個人都想見見老書記,安排很緊,但這也沒辦法。”
年銷售500億
接受采訪前,吳仁寶已完成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動的、費時約兩個小時的第一遍“巡視”。
在華西村,人們習慣用“老書記”來稱呼吳仁寶。2003年,吳仁寶的四子吳協恩繼任了他的書記職位,村里自此有了新老書記之分。
村民們說,退休前,老書記3點起床,巡視一番后,召集班子成員開會;退休后,老書記“懶”了一些,5點起床走街串廠,專門“挑錯兒”。
吳仁寶現任華西村“黨村企總辦”的主任。他說,主任的職責,就是“給領導提建議”。
這天早上,針對華西旅游節的開幕準備工作,吳仁寶提了三個小建議,涉及中心村的花壇擺放、山后農業園區的村容整治等問題。
這項堅持了48年的巡視,始于1961年。那一年,華西村正式組建,吳仁寶擔任了這個小村莊的書記。其時,華西村下轄人口667人,面積0.96平方公里。上任第一件事,吳仁寶與村民一起開始了改造這個旱地旱死、澇地澇死的蘇南小村的行動。
“到去年年底,華西村村民擴大到3.5萬人,面積擴大到35平方公里,村里有鋼廠、建筑企業、裝潢企業、房地產企業、旅游企業等幾十家,年銷售收入500億元。刨除各種支出分紅后,村集體凈剩30億元可用資金。”孫海燕說。
昔日這個曾因建設五層文化大樓而被陳永貴張臂高呼“咱農民也能建大樓”的蘇南小村莊內,還豎起了一棟總投資25億元、高238米、設有世界上最大旋轉餐廳的摩天大樓。
我要干到85歲
上午10點15分,吳仁寶出現在華西村民族宮的舞臺上。臺下,是前來參觀天下第一村的數百名旅游者。
會場很安靜,所有參觀者都被“震”住了。與前面那些枯燥的統計數據不同,他們看到:華西村新修的第5代村民別墅,是一些面積達到400-500平方米的歐式大別墅,有的門前還帶有小游泳池;每家門前,都停有一到兩輛汽車;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8萬元,戶均資產10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
吳仁寶說:“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胡錦濤接見我時說,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了貢獻,謝謝你,謝謝你。如果是一個謝謝,這是禮節性問題。現在是兩個謝謝。我想,那是對我的肯定。所以我要干到85歲,把以前的錯誤都彌補過來。”
“有一個村支書問我,你們為什么搞得這么好?我就問他,你干幾年了。干3年。如果你和我一樣當40多年書記,一定比我干得更好。我們想把農村搞好,一定要有長期行為,不能靠突擊出政績。”
他說的是江陰土話,他的孫媳婦周麗在臺上為他做中英文翻譯。老書記話音未落,周麗的標準普通話就會響起,配合極為默契。
臺下的掌聲很熱烈。聽得出來,這位“天下第一村”的領頭人,已經用擺在眼前的事實、質樸的語言,徹底打動了這些前來取經的人們。
15分鐘講話過后,還會有華西村組建的特色藝術團上臺表演。演員們將用半個小時為來賓表演歌頌華西村歷史的戲劇聯唱、歌舞等。
這是游覽華西村的一個固定節目,每天10點一刻都會準時上演。
青山不老紅旗不倒
每天清晨6點30分,吳仁寶會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晚上7點或9點,則會收看央視的新聞聯播。從這些新聞節目中,他總是能敏銳地捕捉到發展的機遇。
1969年,在成為“艱苦奮斗、改變山河”農業學大寨典型的同時,吳仁寶覺得,農業積累太慢,中央的政策還是想把農村搞好。他在村里偷偷建了一個五金加工廠。這個小小的加工廠,日后成了華西村集體經濟起飛的第一步。
1982年,全國開始推廣承包責任制,吳仁寶找到時任江蘇省長的韓培信,“中央文件要求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華西村大部分農民已到村辦企業當工人,土地也都填平成塊,便于機械化作業,能不能不分?”這個勇敢的決定,在日后延續了華西村紅旗不倒的美名,同時也為中國農村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后,吳仁寶在次日凌晨3點召開了村領導大會。此前,吳仁寶一直堅持不借債的經營思路。他這時判斷,全國經濟要有大發展。他要求動員一切資金,囤積3個月的原材料,并“借錢吃足”——“三個月后,華西村每噸6000多元購進的鋁錠,漲到了1.8萬元。”
在華西村,一輛禹作敏贈送的老式豪華轎車陳列在黨員陳列室內。天津大邱莊與江蘇華西村曾被視為是80年代集體經濟富足的兩個樣板。上世紀80年代初,看到前來參觀的吳仁寶等人開的小面包后,禹作敏大笑,然后豪爽地把這輛豪華小汽車送給吳仁寶。請示江陰縣委后,吳仁寶收下了禮物。臨別之際,吳提醒禹“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但獨斷專行的禹此刻已聽不下任何勸誡。1993年,禹因窩藏罪、妨礙公務罪被抓,隨后病死獄中。
捐出1.3億獎金
晚上9時許,這位81歲的老人回到家中,老伴給他端上了一碗煮面。
與華西村大部分村民居住的400至500平方米的別墅不同,吳仁寶夫婦依然居住在華西村中心的一座70年代修建的二層舊樓里。
從一樓到二樓,斑駁的老墻上掛滿了各個時期的老照片,一些是參加各類重大會議時的集體照,另外一些則是吳仁寶與各級領導的合影。華西村流傳的一個故事是,老書記幾乎和所有的政治局常委合過影——“這是他家最好的裝潢”。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吳仁寶先后將上級獎勵給他的1.3億元獎金,全部捐給了村集體。
“把1.3億元該得的獎金捐了,住在這樣的舊房子里,你真的感覺很滿足嗎?”有記者問他。
“我感到滿足。我跟你說件小事,我有一個重孫,捐款時,別人捐5元、10元,他捐100元。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學校表揚他了。他不要票子要面子。大家做不到的我去做,這就是面子。大家都做得到,看著是面子,實際上是沒面子。有人說我作秀,帶頭人都這么作秀,也是好事。”吳仁寶說。
吳仁寶夫婦有四子,分別叫協東、協德、協平、協恩。據說是為紀念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周恩來而起。早年時,他曾為兒女們指定職業:大兒子協東做木匠、二兒子協德做泥瓦匠,“有了這幾門手藝,家里吃穿住都不愁了”。現在,協東做了建筑裝潢公司的老總,協德主管上海香港公司,協平負責旅游服務公司,四兒子協恩則接了他的班;華西村38個正副書記中,還有幾位是他的孫子輩。
每年初一,吳仁寶這個大家族也要聚會一下。孫媳婦周麗回憶說,老書記會很高興地講幾句,大意是辛苦一年不容易,看到大家都嚴于律己、潔身自好,他心里很高興。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