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婚姻熱點尋蹤
一、在理想和現實中博弈與沖突的老年再婚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再婚成為新的熱點和關注點。
1998年天津“老年人再婚”抽樣問卷調查顯示,喪偶老人贊成再婚的60%,想再婚的30%。他們懷著對美好人生和幸福生活的渴望,開始新的婚姻。于是出現了百歲的征婚者;90歲的新郎牽手68歲的新娘;96歲的新娘牽手68歲的新郎;為爭取愛的權力,在子女反對下,離家私奔的法官;重披婚紗的銀發夫妻;以及老年性生活的話題……表明老年人同樣需要愛情、性,擁有愛的權利(包括能力),老年人以多種方式表達著對愛情的渴望和需求。
社會輿論對老年再婚表示了寬容和理解。大眾傳媒對此的正面宣傳促進人們思想觀念不斷變化,老年人再婚現象日益增多。但是老年再婚的成功率并不高,據北京43所老年婚姻介紹所統計,黃昏戀的成功率僅為9.3%.上海一份婚姻介紹行業的統計也顯示,每20個參加征婚的老年人中,平均只有2個人能找到如意的對象。究其原因各異,依次是子女反對、性格問題、財產糾葛等。同時,老年女性別是農村老年女性再婚難。
二、對傳統文化和觀念挑戰與顛覆的黃昏戀
老年再婚,黃昏戀是主體。“黃昏戀”的提出和出現,似乎是對傳統文化和觀念的挑戰和顛覆。在傳統文化中,人到老年萬事休,情感、婚姻處于一種凝固狀態。因此,當許多獨居老人,特別是高齡老人表達出再婚的意愿時,常會被認為是“老不正經”,會聽到“吃穿什么也不缺,為什么還要找呀”莫名其妙的反對。即便再婚,似乎也就是為了生活找個伴而已,而與愛情無關。老年人自身也處于一種集體無意識狀態。
“黃昏戀”本身涵蓋著對婚姻質量講求,對愛情的追求。“婚姻質量”,作為20世紀90年代的熱門詞,對老年群體影響頗大。隨著退休生活的到來,他們脫離了傳統的社會控制,可以逃避初級生活圈各種活動及其相互作用的制約,又有了閑暇時間,有一種解放了的感覺。首先開始補償過去因忙于工作、政治運動、養育子女、養家糊口而蹉跎忽視的情感世界、婚姻生活。在補償心理作用下,黃昏戀中也不乏婚外戀者,出現了“高齡情人”的現象。據悉,在老年男女中,有的老人除了配偶婚姻關系,還有一種固定朋友關系,即:老年男女雙方,雙方有各自的家庭,彼此有性接觸。
改革開放,許多的壓抑得到釋放,失卻需要補償。特別是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們的釋放與補償,警醒與反思,首先從婚姻,情感世界開始。1981年我國第二部婚姻法的頒布。一個直接后果便是出現了建國后第二波離婚高潮。“此次離婚率上升跟十年動亂中一些封建包辦婚姻,比如一些知識分子響應和工農兵結合的號召,一些出身剝削階級家庭的人,違心地和工、農、兵,和出身好的人結合,文革結束后,要求離婚有關。”而到了20世紀末,“黃昏戀”則具有了實用性的特征。
三、自覺和無奈選擇中的老年同居與搭伴養老
圍繞著老年再婚,產生了老年同居、老年試婚、老年走婚、搭伴養老、保姆老伴、合同婚姻……而其中最具典型意義和代表性的是“銀發同居,搭伴養老”。同居、試婚,作為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中80年代出現婚姻家庭領域的熱門詞,本來主要指向是在年輕一代中出現的兩性關系,似乎并不包括老年人,但是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老年試婚也“浮出水面”。2000年12月19日北京青年報指出“老年同居,在北京已不是個別現象”。現實中,“高達半數以上的再婚老年人未登記結婚”,而在“如果您是單身老人,你會選擇什么”選項調查顯示,39.71%選擇同居,僅9.52%選擇仍在單身;還有9.09%的人選擇再婚。有的研究者發現,在一些大城市在老年再婚和同居者中,搭伴養老,占半數以上。
搭伴養老具有明顯的目的性,是指男女老人在不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情況下生活在一起,實現晚年生活的相互照料的一種同居生活方式,一種準婚姻模式。“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主體是60歲以上,無配偶的老年男女,主要以養老和互相照顧為目的的共同生活”。“銀發同居,搭伴養老”,反映了老年在再婚中的多元化的選擇,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老齡社會化,大量獨居老齡人口的出現。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紀人口一個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人口結構的老齡化[1]。2000年,中國已有1.2億老年人口步入老齡行列(占人口總數的10.15%)。據預測,中國的老年人口將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在2065年之前,這種增長趨勢都將不會改變。人口結構老齡化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老年喪偶人口的增多。據2000年人口普查,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無配偶的達35%。其中喪偶者占30.4%據南方網報道,上海目前有單身獨居老人16.56萬人。但同時,目前我國老年人的照料問題,日益成為一個嚴重的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由于種種原因,在我國存在著龐大的老年獨身群體的情況下,我國老人的再婚率并不高,有資料表明,我國城市再婚老人僅為2.59%,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實現再婚的愿望。面對再婚中的重重阻力和種種問題的如子女的干涉阻撓,婚后的財產問題等等。為了既回避矛盾,又能滿足精神、感情生活、養老的需要,一些老年人便采取同居不婚的方式。因此,“搭伴”使無偶老年人既可以解決養老的問題,改善晚年的生活質量,還可以避免再婚帶來的各種矛盾和糾葛。這種同居合得來則一起過,合不來則散伙也干脆。當然也有的老人,他們想追求更多的浪漫溫馨,主張老年人為了加深了解而先“試婚”。在老年同居中,相互照顧的功能被格外重視,各種“搭伴式的同居”,合同保姆型婚姻在再婚老年中更加熱了起來,原本“復雜”的婚姻簡化并實用化了。
四、多元和時尚潮流中的“代際婚姻”
“代際婚姻”是老年婚姻的又一個新熱點。
代際婚姻,又被稱為“老夫少妻”,忘年戀。因相互結合的雙方在年齡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二三十歲到五六十歲之間)。有人戲稱為“祖孫戀”。“老牛吃嫩草”。這種婚姻模式,通常是男大女小,超出一般人所接受的范圍。
男性,特別是老年男性在擇偶中所呈現大年齡差的偏好,成為老年婚姻的一個特征。“在我這里進行婚姻登記的男性,普遍要求相差10歲左右,甚至更年輕的。60歲的男性,一般都要找50歲左右的”,一位在婚姻介紹機構工作的蘭女士這樣說。對于這種大年齡差的婚姻,人們反應各異。華商網第38期生活調查曾以“你對‘老夫少妻’怎樣看”為主題進行網上調查,屆時共有542人次通過華商網(www.huash.com)參與投票。16%的被調查者認為一定是真心相愛;25%的被調查者認為不相信,是出于名利方面的考慮;59%的被調查者認為原因復雜,愛情、崇拜和其他因素等。很多讀者都持一種相同的觀點:“老夫少妻”男女兩方是各有所圖。有33%的被調查者認為,“老夫少妻”夫妻年齡差距大,不會和諧;有19%的被調查者覺得和普通夫妻沒有差別;有37%的被調查者的選擇是“說不清”。對“老夫少妻”,人們頗頗有微詞,存有各種擔憂,并不為他人所看好,但是卻給當事人本人帶來極大的欣喜與滿足,如楊振寧形容自己的少妻“是上帝恩賜的最后禮物”,“給我的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稱“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做了延長。”
男性,特別是老年男性在擇偶中大年齡差的傾向與偏好的直接后果,是老年女性的再婚難。據2000年人口普查,我國60歲以上人口中,喪偶者占30.14%。其中,女性老年人口的喪偶率(41.17%)高于男性老年人口(18.15%)。而老年配偶的年齡模式是男高女低,因此,在老年喪偶者中,女性老人的比例高于男性,或者說,在老年婚姻市場中,本來女性老人就多于男性老人,加之老年男性并不在所在年齡群中擇偶,造成老年女性擇偶中的輪空狀態。有資料表明,在我國城市老人再婚率中,男性為10.59%,女性僅為0.7%,出現老年女性擇偶難。
有觀點認為,“代際婚姻”的背后,有性的原因。在婚姻中,性地位的提高,夫妻“性生活”,如今已成為衡量婚姻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人們在擇偶中,更多考慮性生活的問題。因而“代際婚姻”可以彌補男女的性差異。雖然此種說法尚需待驗證。
也有觀點認為,這種以大年齡差為特征的婚姻,多為有成就、有地位(有錢)的男人與年輕女性的結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照霍夫曼交換理論,這種老夫少妻的代際婚姻是男性權利、金錢資源與女性相貌、年齡資源的一種交換,也是傳統婚姻擇偶標準的反彈。從老年男性視角看,也是他們人生的最后一個機遇吧。但是只要自覺自愿的結合,在婚姻法許可范圍內,沒必要說三道四。
無論何種婚姻模式,主要是雙方自愿,符合婚姻的法律規定,都應給予尊重和理解。代際婚姻為老年婚姻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惹人注目的花絮。
五、對婚姻最后期盼和守望的牽手金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少年夫妻,老來伴,“伴”的意義,在中國夫妻中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受到重視和有價值。民間所傳誦老伴、老友、老窩(指住所)、老底(指金錢)“四寶”,反映了老年婚姻的一種價值取向。盡管已猶如“就像左手摸右手”,但是最珍貴的還是這雙手。夕陽的牽手,被許多老年人視為最大幸事。為子女操心忙碌,整天圍著子女轉,而如今只有夫妻二人時,才覺得老伴的可貴。隨著空巢期而來的養老問題,使這一代老人認識到,子女不僅在情感寄托上靠不住,不現實的,養老上也是指望不上的。老伴,夫妻間的扶助,才是最現實、最優的選擇。在不能指望子女養老,而去養老機構養老又有種種問題的情況下“夫妻相伴,居家養老,”便成為許多老人的首選。北京市老齡委1995年的調查發現,在生活照料中,為老人提供幫助最直接的是配偶,當老年人生病或臥床不起的時候,高達90%的是配偶給予照料,他們是患病老人最直接的依賴者。配偶具有雙重意義:不僅是生活的照料者,而且是情感的慰藉者。更加重視夫妻感情,重視夫妻關系成為現代老人的選擇。有學者分析說,在現代社會,夫妻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今,離婚率的增高,并不表明人們對夫妻關系不重視,而恰恰相反,表明人們對夫妻關系的重視和彼此依靠。對于老年人來說,有一個相知、相伴的老伴,是和諧美滿的晚年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筆者所做的“上海市老年婚姻狀況調查”顯示,老伴,與老年生活的幸福感、滿意度有直接關聯,因此重視夫妻關系,執子之手,白頭偕老,成為老年婚姻的最后守望。
回顧30年來的老年婚姻,如果以電視劇為分析樣本,不難看出老年婚姻的由冷到熱的發展。并圍繞著老年“再婚”而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熱點。可以預測,老年婚姻將有更多的熱點、焦點,緊扣時代脈搏,并呈多元化和個性的特征。
[1]人口老齡化可以定義為:指總人口中的年輕人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世界衛生組織把60歲作為老年人的起始年齡。國際通用的衡量一個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標準,60歲(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7%)。2004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比例為7.6%。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