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多代屋”直面老齡社會
政府資助建立老人和孩子交流場所,作為福利機構無償提供社區服務
在世博會德國館,記者發現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展示項目,它用樂高玩具構建了一個個生動溫馨的場面:孩子和老人歡聚一堂,一起喝咖啡;年輕人照顧老人和孩子;孩子們則為老人們唱歌……這就是德國推行的“多代屋”項目(Multi-generational Centres),它旨在讓不同代際的人們在一起互動、交流,以應對德國日趨明顯的老齡化社會。
這個項目是何時興起,又是如何運作的?這個項目能給北京提供什么樣的啟示和借鑒呢?記者郵件采訪了德國“多代屋”項目組。
目的 打破代際界限促交流
在德國,老人在社會中所占比例在持續增長。2005年,德國65歲及以上的老人是1590萬人,到2050年將達到2290萬至2359萬人。
德國主管家庭事務部以及老人婦女少兒事物的國務秘書約瑟夫·亨坎(Josef Hechken)回復郵件中介紹,“多代屋”項目于2006年11月由家庭事務部部長尤爾蘇拉·范德勒茵建立,其目的在于打破家庭界限,讓年輕人和老年人歡聚一堂,給不同代的人們以見面和融合的機會。
在“多代屋”里,老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照顧,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內容 老少同樂互幫互學
亨坎說,據調查,有1/3的老人在做義工;另有1/2的老人希望做義工,但不知道去哪里做。“多代屋”項目可以發揮老人的潛力。比如,他們日常生活方面的技巧、帶孩子的經驗等,都可以傳授給現在的年輕人。
通過“多代屋”,老人重新和社會有了接觸的機會,他們的能力也得到了發揮。
55歲到65歲的老人是“多代屋”中的最活躍分子,他們大多已退休,既可以幫助年輕人照顧家、看孩子,也可以照顧更年長的人士。
亨坎說,有不少于78%的經常光顧“多代屋”的兒童會經常和老人接觸,他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經常和老人對話;有1/2的兒童會為老人讀書;孩子們還會教老人瀏覽互聯網、唱歌、演戲,和老人一起畫畫和做園藝,而很多老人把“多代屋”里的孩子當作了自己的孫子、孫女,建立了祖孫一樣的情感聯系。
資金 國家每年資助4萬美元
亨坎說,“多代屋”項目由國家推進,每年每個“多代屋”都可以得到4萬美元的資金資助。至今,德國已經建立了500個“多代屋”,這個項目還提供了大量做義工的機會。
現在“多代屋”共有1.6萬名服務人員,其中約2/3為義務服務。在4年時間里,“多代屋”項目已得到了超過1萬人的義務服務。亨坎說,“多代屋”項目已成為促進德國社會公民責任意識的“心臟”,讓義務服務的血液不斷在全國上下流動。
在設立之初,“多代屋”只是被看作多代同堂家庭的翻版,現在它的初衷越來越彰顯出來。它是一個服務節點,同時也是年輕人和老年聚會的地點,有65%的“多代屋”能夠把各個年齡段的人聚集在一起。超過65歲的老人占15%,50到65歲的人占17%,剩下的都是年輕人。
服務 所有服務無償提供
據德國館講解員介紹,設置在斯圖加特的“多代屋”,由政府提供經費資助,但是日常管理由社區負責。“多代屋”在當地是福利機構,沒有盈利的項目,提供的每項服務都是無償的。作為普通居民,如果希望在自己生活的社區里建立這樣的場所,可以向當地政府或社區申請,只要社區實際需要就可建立。
如果老人或兒童在這里出意外,可到醫療室處理,情況嚴重可到醫院,“由于當地醫療保險很普及,所以醫療費用不是難題”。
“多代屋”項目官網稱,該項目的關鍵是要讓活躍的市民和專業人士在視距范圍內一起工作。有三個專業組織為其保駕護航,一個服務公司,職責是組織服務人員;一個公關機構,負責媒體宣傳;一個研究機構,每半年發放一次研究報告。這樣,“多代屋”也成了義務服務和專業機構合作的典范。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