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的學車樣本
《潛規則導致老人學車難》一文,就“老人學車難”進行了剖析,一時引來眾多讀者的關注。昨天,70歲的市氣象局退休干部裘建強老人,就親自寫信到本報,講述了他的學車故事。根據自己的親身學車經歷,裘老覺得,只要潛心學習,嚴格遵照技術規范開車,考駕照乃至開車上路,對老人來說都不是很難。并且,“玩票”對老人來說就是晚年生活的現實需要。談到拒絕老人學車的“潛規則”,裘老表示說,其實老人學車更有優勢,“這個‘潛規則’是戴有色眼鏡看人。”
緣起
“一定要干點有意義的事情”
裘老是氣象局退休干部,5年前考出了駕照,當時他65歲。
裘老說,促使他下決心去學車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老年生活需要更多的樂趣”。
在學車之前,他的退休生活跟許多老人一樣,被麻將和撲克占據著。“拿點小錢只是為了控制亂大牌”。裘老說,有輸贏就有情緒波動,有時牌友之間難免還會當場鬧不開心,這讓裘老萌生了另尋退休生活方式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感覺到了打牌打麻將“整天坐著,血脈不暢,對身體健康也不好”。
但吃不準兒女們的想法,于是裘老又一個人琢磨了很久,終于在2004年國慶,趁著一家團聚喜慶,裘老向女兒提出要“干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沒想到女兒一口應承表示全力支持裘老學車,還說“爸爸有這想法,是社會進步的反映。”女兒更表示,學車成功之日,她就把自己的自動檔“千里馬”車送給爸爸。
學車
七旬老人的學車竅門
有女兒的支持,裘老不再猶豫,趕緊去駕校報了名,開始學習理論。一星期時間,他在家又是歸納分類,又是總結體會交規,還在電腦中反復自學自測。最終,老人的理科考了個滿分。這讓老人至今回味起來都很有成就感:“兒子才考了90分。”
實駕學習中,老人同樣很有自己的一套。這位畢業于南京大學的老科技工作者,把每個駕駛動作都“從數理角度去推敲”,比如學駕S形線路時,裘老幾次學下來就何琢磨出了“用車頭左邊切著S形內邊線”走的訣竅,“感覺這樣開起來很自然又流暢”,而教練也認可了這個辦法:“只要不違規又安全,又切合、方便實際駕駛的,就是好辦法。”
考倒樁時,老人一次性過了關。但是場考“單邊橋”時,老人很遺憾沒過。重考時,老人自稱“流暢而快速地通過了”,還得到了考官的表揚“動作很熟練,下了不少功夫”。“其實,老人學車更有優勢,相比年輕人,我們更認真和謹慎,也知道琢磨,讓那些‘潛規則’去見鬼吧。”裘老最后總結道。
回顧那段學車經歷,裘老說,當時他那個小組4個學員中,就有一位58歲的婦女,怎么都考不過倒樁,泄氣得聲稱“不學了”,她也是在家人的鼓勵下來學車的。裘老不知道那位婦女后來有沒繼續學,他只是覺得,確實并非每個老人學車都象他那么容易。
感嘆老人學車不易的同時,裘老盛贊本報報道給出的“老人學車小貼士”。“老人開車一定要把腳放在剎車旁”,他說。總結幾年來開車的經驗,他又給“小貼士”補充了幾條:老人開車在十字路口、靠近公交車站等處要特別小心,畢竟反應不比年輕人,在這時腳一定要貼近剎車,以便隨時制動,防止事故發生;不要心慌,開得慢些,千萬別超速;遇到擦碰,要找交警解決,以防碰瓷。
裘老還說,他開車時通常老伴在副駕駛座上,既是指路員,又是車速監督員。
旁觀者
人過60也學藝
對于老年人的學車熱和開車熱,中國汽車網群CEO謝衛列認為,這標志著有車族的架構中,正在形成以中老年人為主的汽車細分消費者群。
“我在網上看到正有老人籌劃老人駕車游俱樂部,豪言壯語說要“讓老哥老妹子駕車游遍天下長見識”,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正是身心健康的中國老人們所應具有的品性。其實老年人比任何其他年齡段的青少年、青壯年更需要以車代步去購物、去健身、去看病、去看望子孫,去發揮余熱,雖說尚有一定基數的老人由于各種原因處于社會弱勢群體,但不能否認還有一定基數的老人有學車、開車的經濟能力和家庭消費能力。”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過40不學藝”,這個舊觀念看來要被‘人過60也學藝’取代了,這是一種全新的積極生活理念。”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