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及社區養老的設計要點
截至200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7億,占總人口的12.5%。預計到2051年,老齡人口將達到巔峰的4.37億,占總人口的31%左右。
如此驚人的數字表明,養老問題如果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必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其中,解決好老年人的居住問題尤為重要。
必然選擇:
居家及社區養老模式
我國老年人口多且發展迅速,然而當前我國的養老居住和服務資源嚴重短缺。
目前我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只有11.6張,即只有1.16%的老年人能入住養老機構。面對我國未富先老的國情,國家較難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財力建設充足的養老機構。
鑒于我國老年人口眾多且未富先老的國情,政府制定了“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依托,機構集中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政策,確立了以“居家及社區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
“居家及社區養老”不僅符合我國老年人的養老居住心理需求,也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整體要求。
據全國老齡辦的調研顯示,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養老的意愿,多數人認為只有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時才考慮去養老院居住。同時依托基層社區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有限資源惠及全體居民、實現最大民生效應的重要舉措。
現狀:
當前社區建設難以“適老”
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時間短,因此在解決養老居住問題上積累的經驗較少,導致了在當前普通社區中,很難為老年人提供較好的居家及社區養老服務。這不僅反應在過去的舊小區中,當前新建的小區中也同樣存在著這些問題。
一是社區缺少老年服務設施。在目前社區設施的配套建設中,公共服務功能主要是為年輕人考慮,很少考慮老年人的要求。例如老人希望有娛樂活動、健康檢查、上門服務、便利經濟的餐飲、日托照管以及短期居住和護理等服務設施,但是這些目前都還很缺乏,有待增加完善。
二是住宅戶型未考慮老人居住的多樣性需求。住宅戶型的設計未考慮老年人居住的多樣性,戶型形式千篇一律。調研表明老人的居住狀態存在著獨居型、空巢型、與子女同住型、與子女鄰居型等多種情況。因此,戶型既要有專門為老人設計的老人戶型,也應該配置可以與子女同住或者臨近居住的老少戶等。
三是套內空間缺少適老化設計。目前住宅市場上的戶型設計很少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尤其在無障礙設計方面比較欠缺。
為了保證老人在套內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需要考慮在住宅內必要的部位設置扶手,考慮輪椅轉圈的要求,同時應盡可能避免出現高差等。
四是住宅建造中未考慮將來改造的可能性。近年來大量建造的住宅中,未考慮我國老年人口將快速增長的國情,住宅的適應性較差。為了提高適應性,住宅的設計與建造需要為將來的改造做好必要的準備,如為扶手的安裝預留固定的位置,墻體需要考慮可拆改性等。
五是小區環境不符合老人的活動特點。新建的住宅區特別是高檔住宅區多數只重視園林的構圖、景觀效果等,而未考慮老人的室外活動要求。筆者在調研中注意到,老人在社區中的活動主要有晨練、散步、聊天、帶小孩玩耍等。所以在設計中需要考慮老人的特殊需求,具體可以從道路系統、組團環境、公共綠地、健身休閑場所等方面重點把握。
建議:
養老社區設計的三個層面
借鑒國際相關經驗,結合我國老年人居住需求的調研,筆者建議可嘗試分三個層面來覆蓋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區養老的需求:
首先,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戶型。
在普通社區中,可以設計一定比例的老人戶型。根據老人與子女居住的關系,戶型可以有“純老戶”和“老少戶”兩種不同類型。老人戶型的設計位置建議選擇在社區中景觀較好、安靜舒適的地帶。
在高層住宅中因為有電梯可考慮集中配置,多層住宅當沒有電梯時則建議將老年住宅配置在底層,方便老人出入。社區戶外環境以及住宅戶型中都應考慮老人的無障礙設計要求。
其次,在社區中配建老年公寓。
有的老年人希望與子女住在同一社區內,但需要分戶或臨近居住(調研中了解到年輕子女也存在同樣的需求),這樣既能保持彼此生活的獨立性,互不影響雙方的生活,同時也方便老人和子女之間的相互照顧。社區中配建部分老年公寓是滿足上述居住需求的方式之一。
老年公寓可以統一管理和服務,配有餐飲、健身、娛樂、健康管理等功能,老人們在公寓內有一定的生活照料,同時還可以相互交流,參與各種活動,減少老人們各自在家居住的寂寞及與子女一起住的相互干擾。
最后,在社區內設立小規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務中心。
年齡稍大的老人,隨著身體機能的衰減,一日三餐和日常的家務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負擔。為此,在小區中配建社區老人服務中心(或稱日間照料中心),可以為老人提供日托接送、健康檢查、送餐服務、協助洗浴、幫助進行機能訓練、組織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等全方位的服務,還可以銜接政府的管理機構,成為政府相關公共服務的“二傳手”。
綜上所述,以“居家及社區養老”為主要居住養老模式符合我國的國情,也符合我國老人的居住需求。
具體來說,普通住宅社區中可考慮嵌入式的配置老年服務設施,如建設多功能養老服務中心等;可根據社區老年人口的比例,合理配置老少戶或建設一定量的老人公寓,并進行室內、外空間的適老化設計與改造。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的“居家及社區養老”的居住服務體系,構建人性化的和諧社區。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住宅問題已經開始顯現,但是,目前的住宅建設中普遍沒有體現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面對90%的老人都將在家養老的國情,這個現狀顯然沒有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
研究先行。事實上,我國的老年住宅研究起步較早,但是研究與實踐之間一直存在著“時間差”。對許多設計師,尤其是年輕設計師而言,老年人究竟有哪些特殊的居住需求,住宅設計中如何體現和滿足這些需求,仍是新鮮課題。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周燕珉教授旅日多年,對日本養老模式和老年住宅有著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回國后她多次帶領學生組織調研,挨家挨戶了解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潛心研究國內現狀,注重日本經驗的“本土化”,并積極投入項目實踐,形成了許多成果。本報《老年住宅困局待解》一文(5月5日第1版)曾作專題報道,受到業界普遍認同。
為此,我們特邀周燕珉教授作為主持人,開辟“周燕珉住宅設計教室”專欄。專欄將以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方式,以不同的功能空間為劃分單元,為廣大設計師提供確鑿的設計建議,也幫助廣大讀者了解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適老化住宅”門廳設計要點
門廳在住宅中所占面積雖然不大,但使用頻率較高。老人外出或回家時,往往要在門廳完成許多動作,例如換鞋、穿衣、拿鑰匙、轉換輪椅,等等。因此,門廳的各個功能須安排得緊湊有序,保證老人的動作順暢、安全。
門廳空間除滿足換鞋等基本活動需求外,還應考慮接待來客的必要空間、護理人員的活動空間、急救時擔架出入所需空間,并預留輪椅的通行及回轉空間。
老年人使用的門廳適合采用進深較淺的形式,宜有較長墻面布置鞋柜、鞋凳等家具,還應較為開敞,提供輪椅活動的空間。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