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消費券”為何遭抵制?
居家養老服務要真正體現“養老”。
●數位八旬老人向本報投訴:消費有“陷阱”,轉換要“貼錢”,回收打七折
●市民政局:正在調查取證,如有違規行為將予嚴懲
“如果你們不來,我們去報社反映也行。”近日,一位83歲的老人代表數位八旬老人致電本報記者反映“老人集體抵制居家養老消費券”的事情。聞此,本報記者馬上趕至老人所在的福田區南園街道住處,當面傾聽老人們的訴說,并對他們反映的居家養老服務有“陷阱”、居家養老消費券轉換現金要“倒貼”錢、回收消費券要打七折等系列問題進行了調查。
投訴
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只能提供鐘點工
說到居家養老消費券帶來的麻煩,幾位年紀最小82歲、最大86歲的老人向記者傾訴時,仍然氣得兩頰通紅,在講述事件的過程中,幾位老人都爭搶著向記者說。
“按規定,我們每人每月是200元居家養老金,在今年1月1日以前,都是把錢直接打到我們的銀行卡上,很方便,我們根本不用跑腿;可從今年1月1日開始,這些錢就改為發消費券了,但這個券一直沒發,直到4月中旬才發,補發了前4個月的,共800元,又預發了后兩個月的,共400元,我和老伴就一共得了2400元的消費券。”83歲的周阿姨介紹這些情況時頭腦清晰、吐字標準。
一下子發了這么多的消費券,周阿姨和老伴發愁了:“發消費券是讓我們自己去社區工作站領的,當時就告訴我們消費券的有效期到6月30日,如果花不完,消費券就作廢了。當時,還給了我們一些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名單、電話,告訴我們只能去這些機構消費。”雖然只剩下1個半月了,但樸實的周阿姨和老伴還是想盡快花掉消費券,于是又去了服務機構考察……
“洗澡、換衣、喂飯、換被褥這些收費是35元/小時;打掃衛生這些家政服務收費是25元/小時。因為我們家里一直有保姆照顧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不需要。我們就想購買宣傳單上列的‘康復保健’,像保健推拿、中藥熱敷、紅外線燈什么的,可服務機構說現在沒有這些服務,只能提供家政服務,而且只有鐘點工。”
周阿姨和老伴興致勃勃地去了,卻敗興而歸:“我們不需要家政服務,而且他們的收費太高,比我們的保姆工資還高,不劃算。”
轉換服務還要“倒貼”錢
按照政府發放的“居家養老服務指南”——可將居家養老消費券轉換為支付家里所雇保姆的工資,周阿姨和老伴便想“轉換”一下,可到服務機構咨詢的結果讓老兩口氣憤難當。
“機構負責人說可以,但按照‘行規’,機構要按照我們家里保姆的工作時間,每小時收取5元服務費,然后機構幫我們算了一下每個月收取的服務費,一天按最少的工作時間算為3個小時,一天的服務費就是15元,一個月就是450元,可我和老伴兩個人每月的消費券只有400元!”
這個結果讓老兩口差點氣炸了肺,這意味著他們每個月不僅享受不到機構的居家養老服務,消費券全被機構扣掉不算,還要“倒貼”給機構50元服務費,“我們不去轉換還好,如果轉換,不僅領不到錢,每個月因為保姆還要多付錢,這不是太可笑了嗎?”
機構主動七折回收消費券
上述遭遇除了發生在周阿姨老兩口身上,社區內其他幾位八旬老人也先后發現了這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除了我們社區里的老人,我們老人大學里的同學一交流,原來大家的遭遇都一樣,我們活了這么一大把年紀,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不公平的事情,于是我們就開始集體抵制消費券了,大家誰都不去消費,時間一長,那些機構挺不住了,又開始放話,還主要聯系我們,說機構可以回收這些消費券,但必須七折回收,至于那30%的錢誰拿了,他們說這也是考慮到一些老人的實際情況,上面規定的,具體情況不清楚。”
拄著拐杖的84歲張老伯走路只能一點點地向前蹭,他情緒激動地說:“真不明白,政府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說是為我們老人好,可這消費券讓我們多跑了多少路?領券、申報保姆都要我們自己親自跑去簽名才行。領到了券,不僅沒有什么老人特色服務,還那么貴?哪里當我們是80多歲的老人?就是年輕人都會煩!”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