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養老津貼是不夠的
僅有養老津貼是不夠的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兩千多年前的儒家經典為我們勾勒出的這幅理想社會的圖景,至今仍顯得過于唯美了。隨著中國高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缺陷日漸凸顯。日前,民政部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對80歲以上的老人統一發放高齡養老津貼。這不能不說是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
然而,我們不難看出:高齡津貼政策的最后落實,難免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按照目前的規劃,根據“保障對象屬地管理”原則,地方民政部門在養老方面承擔了主要責任,甚至是以唯一責任人的身份出現的。在地方政府面對業績考核的壓力,不得不以GDP的增長為第一要務的條件下,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難免捉襟見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自然也難以一味苛責政策的具體執行者無法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了。
高齡津貼的發放標準未見明文規定,原則上是參考各地的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的。因此,城市每月應為200-400元左右,農村估計在70-150元左右;北京及沿海地區較高,而中西部地區偏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更像是一種“敬老”之心表達,而未必足以“養老”。據相關資料,即使是收費標準較低的公立福利院、養老院,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每月至少也需要繳納六七百元。80歲以上的老人,由于身體方面的原因,往往還要支付更高費用。如果老人完全缺乏子女供養和其他資金來源,該津貼仍屬杯水車薪。
高齡津貼設計的初衷之一,是以此費用拉動照顧老年人的勞務市場。不過,在養老院中,最低級的護理——打掃室內衛生——也需每月100元以上。若在家中雇請保姆,則更是以日甚至以小時計算的。當老人有所積蓄,或子女家境較好時,支付自然無礙,津貼邊際效益不大。若老人本身經濟貧困,津貼恐怕將成為其維生之必要補充,未必可以將其轉化為勞務消費。因此,該津貼在這方面的效用幾許,還是值得商榷的。
當然,無論如何,我們毫不懷疑政府建設和諧社會的決心,以及全社會對敬老傳統的繼承和尊重。然而,想讓老年人全無后顧之憂,僅僅一份養老津貼還是不夠的。老齡問題不是孤立的,只有全面完善包括就業、醫療等各個環節的社會保障機制,才能保證我們的祖輩和父輩從容安享晚年。
高齡養老津貼的出臺,也許不過是一個開始。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美好的開端。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