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不該成為社會遺忘的角落
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小區,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
在“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目標追求中,張大爺每天靠反復坐公共汽車來排解寂寞,顯然透視出時下養老問題仍然存在的巨大差距。據資料顯示: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從客觀上講,隨著獨生子女的倍增,今后空巢現象將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將明顯延長。隨著家庭結構小型化格局基本形成,4—2—1時代(4個老人、2個中年人和1個小孩)正式到來,獨生子女往往無力兼顧事業和多位老人,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逐步減弱。所以“空巢”老人的出現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
在我們這個將尊老愛幼視為傳統美德的國度里,贍養老人一向被社會奉為頭等大事,問題是隨著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許多子女忙于工作和應酬對老人無暇顧及,使得老人們心里充斥著孤獨寂寞。對于大多城市中生活的“空巢”老人來講,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缺乏的往往是子女的陪伴和心靈溝通。
筆者以為,要求和呼吁做子女的“常回家看看”的做法當然值得肯定,但要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還要政府的積極作為。因為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社會、家庭來共同解決,不是哪一種單獨的力量能解決的。
在“空巢”老人問題上,我還是比較贊同吳玉韶先生的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在給老人購房的首付、契稅、貸款方面給予優惠,倡導子女關愛老人的良好社會風氣。”因為就近居住可以為兒女盡孝提供空間上的便利,也容易在時間上作出安排。
可是對于新農保水平還太低的廣大農村地區,養老問題仍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國家必須靠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轉變來完成。
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制約著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養老投入和服務都存在巨大差距。作為政府部門應對時下的養老現狀引起高度重視,首先,要積極著手培養和建立專業的養老人才隊伍,不僅要老人吃得好穿得暖,更要精神生活過得充實和滿足;其次,還要通過財政投入加大養老機構和硬件建設,以發展的眼光迎接老齡化社會的急劇到來。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