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優待政策有望成法定義務
優先掛號、公園免票、進文化場館優惠等針對本市老年人的各項優待政策,有望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硬規定”。記者日前從市民政局對市人大代表陳繼剛的書面意見答復中獲悉,市民政局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老年人優待政策立法。“今年已向市老齡委領導提出了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上海市老年人優待辦法》的建議,以進一步推動老年人優待措施的不斷落實。”目前已進入調研階段。
建議敬老卡實行“分段優惠”
今年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陳繼剛提交書面意見,建議敬老卡放寬使用年齡,實行分段優惠。“目前以70周歲為敬老服務專用卡的準入門檻,一來年齡標準設置過高,二來使60歲至70歲年齡段的老年群體處于‘有名無實’的境地。即名義上是老年人,但無法享受敬老服務相關的優惠政策。而年齡在七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由于擔心乘坐公交、外出參觀容易產生意外傷害事故和財產損失,使用敬老服務卡的頻率并不高。因此,6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該是享受敬老優惠政策的最急需和最得實惠者。”
對此,陳繼剛代表提出建議:對老年群體分年齡段實行優待服務,采用不同顏色的敬老卡進行區分,60至69周歲的老年人可以享受乘車、參觀景點等項目的半價優惠,而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實行全免費。
對于目前的優待內容,陳代表建議增加看病優惠,比如持敬老服務卡看病的老人可以就診快速通道、費用減免,特別是涉及大筆費用(如CT、核磁共振等)的體查費、化驗費、治療費能夠給予一定優惠。
優待內容有望成“法定義務”
日前,陳代表收到了承辦單位市民政局的書面回復。回復中表示,上海的老年人優待政策根據《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的有關規定,目前還只針對本市戶籍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且本市的“尊老社會一條龍服務”和百歲老人長壽政策等優待政策是實施優待單位的一種承諾行為,沒有很強的法律效力。對老年人優待政策的施行主要還依靠各有關單位的自覺性,缺乏一個有效的檢查與監督機制。
對老人的優待政策立法,回復中表示,一方面有利于老年人優待政策的貫徹施行和監督。立法之后,這些優待政策就成為一種法定義務,具有更高的強制性、權威性和持久性,并能夠依照一定的行政和法律程序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保證其落實。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尊老敬老的全社會性。尊老敬老是全社會的義務,這個宗旨體現在法律上,可以將某些行業對于老年人的優待作為其法定的義務固定下來,而不論其所有制形式。目前,市民政局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調研。今年已向市老齡委領導提出了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上海市老年人優待辦法》的建議,以進一步推動老年人優待措施的不斷落實。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