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愁的不是生活,是寂寞
街道上,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邁著急匆匆的腳步,為了生活打拼。遠處,幾個孩童在追著踢一只足球。轉個彎,拐過樓,就在街道的另一邊,老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說著昨天的天氣和兒女,這是他們永恒的話題,他們用昏花的眼睛注視著不時走過的路人,好像離這個社會很遠……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郭奶奶們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一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郭少華就是這樣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個縮影。
7月13日,在中華巷社區,記者正好趕上社區工作人員看望郭少華老人。
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前不久摔傷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術。來到一幢居民樓前,上了三樓,敲了半天門,一位頭發花白的清瘦老人扶著墻開了門。
74歲的郭少華老人艱難地挪動著身子,慢慢地扶著桌子,從老人緊緊皺著的眉頭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動,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里到處都是喝過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發上,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說:“兒子回來過,他現在給我聯系敬老院去了,你們將就著坐一下,家里亂,我也沒辦法收拾。”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貼著一張紙,紙上大大地用黑色字體寫著三個字“關電灶”。這是老人的兒子怕她忘記關電灶特意寫上去的。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沒摔傷前是個非常干凈利索的人,平日里買菜、做飯都不成問題,家里也是窗明幾凈,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么不小心摔倒了?”記者一問,老人顯得很懊惱,簡直快哭出聲來了:“我就不應該出去,我不小心摔傷了,給兒子帶來了這么多麻煩。”
原來,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當時,兒子只有6歲,為了兒子,當時只有40歲的郭少華沒有再成家。
孤兒寡母,兩個人的生活著實不易。為了把兒子拉扯大,郭少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幫著看孩子,在工地上幫著做飯,辛苦掙來點錢,才能給兒子吃口飽飯,娘倆沒有房子,住過窩棚……
看到母親的辛勞,兒子小學畢業后就堅決不肯上學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媽媽。兒子從小就開始賣水果、洋芋、烤紅薯,還擺過地攤。“娃娃也是為了養家,沒學上文化。”老人遺憾地說,“現在他也沒有正式工作,在蘭州打工經常不著家,這次我摔傷了,娃娃回來了,又讓娃娃花錢了,還耽誤娃娃掙錢……”老人說起這些眼淚快掉下來了。
老人現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補助,還有低保金,生活還算過的去。
“還是好心人多。”說起自己摔傷的事,郭少華老人這樣說。老人患有白內障,視力很差,可是呆在家里很孤獨,就想出去轉轉,結果在小游園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了,是路人發現后把她抱起來送到了家里,社區的工作人員幫著把她送到了醫院做了手術,還通知了老人的兒子。
說到這里,老人拿出了一包襪子硬要送給社區的兩位女同志:“我給你們添了這么多麻煩,這幾雙襪子你們拿著穿穿……”
“我出院在家里的這個月,兒子做飯給我吃,他有時候氣得罵我,說‘不讓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氣發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么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掙錢啊,我想去敬老院,聽說敬老院也不錯。”
“兒子平時最擔心我出門,怕我出意外。可我一個人孤獨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饃饃,不餓就行,我就不想一個人在家里,老是在外面轉,聽聽別人在聊什么,看看公園里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覺。”
我們走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還沒回來,他去聯系敬老院了,老人因為怕連累兒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里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兒子的時候就給他打個電話,能聽聽他的聲音,就像見了面。”
的確,對那些身體有病的空巢老人來說,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對自己有信心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欲減低,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卻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見到馬生榮老人時,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樹陰下乘涼。
年輕時學醫的馬老很注重身體健康:“生命在于運動,要對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馬老成了空巢獨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兒女住在一起,他說:“兒女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每年春節,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時間。
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鍛煉。
“人老了,沒瞌睡,我早上5點就醒來了,醒來后我不急于起床,就在被窩里鍛煉。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陽穴、手臂。正式起床后,我就鍛煉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動一個多小時,我就出門了。外面的空氣好,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對身體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還是打著傘出去。我給自己規劃了五條路線,沿著這五條路線走,來回需要三個小時,邊鍛煉,邊看風景。”
馬老是個樂觀的老人:“我心里有事也從不多想,因為想了也沒用,思想要樂觀,生活簡單、樸素。”馬老的早餐是牛奶雞蛋,晚上自己下面條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別給兒女添麻煩。”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雙拐才能行走,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老人堅持鍛煉,現在,腰腿好了,扔掉了雙拐。馬老說:“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決心、有信心……”
想辦法打發日子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又漫長,今年87歲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邊,身體還算硬朗的她獨自生活在一套建造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單元房里。
金奶奶家是兩居室,窗戶玻璃上蒙著厚厚的灰塵,屋子里的光線很暗,一張床占去了房間的大部分,床上堆著很多被子,布滿了灰塵的床頭柜上擺著幾樣常吃的藥和一臺現在很少見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我從企業退休,如今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些錢對我來說足夠花了,我的生活沒問題!”金奶奶說。
金奶奶的兒子每個月從大通來西寧看望一次母親,電話則是天天有。金奶奶是個要強的人,她說:“我盡量不讓兒子來看我,給他減輕負擔,他那里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簡單做一點:“早上蒸雞蛋,中午米飯,晚上做點疙瘩湯。”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開著電視和同院的吳奶奶聊天,可是吳奶奶記性差,好多事情記不得了。兩個人聊著聊著,吳奶奶就會問:“我有幾個兒女啊,是三個還是四個,我家住哪里啊?”“我的記性比她好,到了時間,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驕傲地說。
70多歲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里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游園里,望著滿園景色和來去匆忙的路人發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聾,說話太困難。”史奶奶有5個孩子,只有在周末時有的兒女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些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孤獨和寂寞。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