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國老人學習生活灑脫
有文章感慨,說美國的老人不和子女共同居住、孤獨困苦,其實,這只不過是東方文化對西方文化的臆斷罷了。如同吃慣了炒青菜的人,以為蔬菜沙拉是難以下咽的青草。殊不知,對喜歡沙拉的人,炒蔬菜如烤焦的牛排,過猶不及。
中華文化講究奉獻,西方文化崇尚自我。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這種差別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人養孩子,猶如做投資,從精卵結合的那一剎那起,就開始惦記如何為孩子奉獻,等孩子慢慢長大后,又開始琢磨如何讓孩子為自己奉獻。
孩子一出生,父母便像孫悟空戴上了金箍,竭盡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食物、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環境。稍一松懈,心里的負罪感就像唐僧念起了緊箍咒。這樣的日子熬過很多年,在強烈的補償心理下,父母把頭上的金箍一摘,結結實實地扣到子女頭上。于是,孩子們還債的時候到了。
如今,導致中國年輕人離婚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的家庭。這些父母大概60歲左右,等孩子結了婚,就順理成章地認為,收獲的季節到了。婆婆認為兒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當然要當家做主;同理,丈母娘也認為自己是女兒家的主人。既然“養兒防老”,父母對子女的經濟、情感需求就像漲潮的海水,一浪高過一浪。愛情的小船,就這樣被打得支離破碎。
這是老人們想要的結果嗎?當然不是。他們指責年輕人的種種不是,卻沒有想想,也許,狹隘的愛和依賴才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孩子已經長大了,就該放手,讓他們擁有獨立的生活。父母不要把自己當成“債主”,這樣只會讓子女感到壓抑。
相比之下,美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要寬松很多,老年人對子女的滿意度比較高。并不是美國的年輕人更孝順,而是因為標準不一樣。如同兩人都得了黃金,一人拿著鉑金的標準衡量,總是不滿,抱怨連連;另一人則覺得強過廢鐵百倍,滿心歡喜,感謝生命,感謝國家。
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美國人把孩子視為“神的禮物”。他們在養育子女上面付出的心血、精力、金錢和時間絕對不比中國父母少,但他們并不認為自己年老后,要從子女那里得到完全的回報。從一開始,就沒指望“養兒防老”,對孩子也就沒那么多預期。他們在精神上更獨立,到晚年后,依然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文化生活,并不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兒孫身上。當然,美國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更發達,老人們不必擔心窮困潦倒。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