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老而痛:養老院毆打老人
最近,一段養老院里的視頻引起了大家對養老院的關注。在這段視頻里,河南省鄭州市一家叫做暢樂院的養老院,深夜經常傳出老人的慘叫聲。當記者潛入調查后發現,這些聲音的來源竟然是養老院里的護工在毆打、辱罵老人。應該為老人頤養天年的養老院,怎么成了虐老院?在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怎樣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微博 專欄)、張鴻共同評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頤養天年的老人院為什么成了毆打辱罵的虐老院?
這幾天,一個“冷血護工”的電視報道引起網友的大量跟帖。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記者接到報料后,蹲守6夜,錄下了護工鄭煥明凌晨三四點叫醒被護理老人時令人發指的言行。
5月19日凌晨4點左右,記者悄悄來到老年公寓后邊1樓的窗戶下面,架起攝像機,只見一名護工走進房間叫老人起床,老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不想起床。
老人:哎呀,哎呀,哎呀……
護工:哎呀,疼了吧?
老人:哎呀,哎呀,哎呀。你別打了,中不中?
護工一陣污言穢語,在老人的痛苦呻吟中,護工將老人帶出房間。
5月21日凌晨4點。
護工:喝水不喝,喝點水吧。
老人:渴。
護工:你渴不渴啊?
老人:你喝點吧。
護工:起來。
解說:記者發現老人房間里不僅拉上了窗簾,玻璃窗也關得死死的,記者只好在窗邊架起攝像機遙控拍攝,窗簾忽然透出一絲縫隙,透過縫隙記者發現,老人在睡覺的時候還被綁著雙手,身體也被綁在床上。此后,記者扮作想讓父母入住的人去咨詢,看到院長辦公室墻上掛滿錦旗,院長說,“這個養老院服務非常好,老人的入住率很高。”記者看到有的老人被綁在床上,問院長“為何把老人綁在床上?”院長回答,“因為他的脾氣不好才綁的,這對老人不會有什么影響。”
張鴻:沒有相關部門關注過養老院的管理
(《今日觀察》評論員)
這個事最可怕的不是我們覺得很震驚、很憤怒,這種行為令人發指,而是經過一系列報道以后,相關人等,包括這個護工對它的漠然和習以為常。這個護工已經62歲了,按說他也是一個需要照料的老人了,但是他幾乎每天凌晨三四點都要起來把他照顧的老人打一頓。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覺得不正常的事,在他看來很正常,因為這個事已經被舉報過,家屬舉報過,然后還在發生。后續的報道里,記者走訪了很多家養老院,有一個養老院就說,“我們好,我們壞,哪個部門管過我們?”
馬光遠:目前相關部門包括養老院應承擔何種責任仍無定論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這個事本身不是一個個案,兩年前,我們欄目就報道過長春的養老院里虐待老人的事。2010年,《中國之聲》對濟南市的一家養老院虐待老人也做過報道。現在,河南鄭州的虐待老人的護工被刑拘了,按照法律,他現在最起碼已經構成了傷害罪,也有可能涉嫌其他的一些罪名,那么別的一些部門,包括民政部門、養老院本身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到現在依然沒有說。
此前,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但養老護理人員不論是規模還是專業水平都不能適應這種嚴峻的現實,目前最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人員。中國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1.69億,養老床位250萬張,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說中國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擁有養老床位,而發達國家是70人。
今年2月,在寧波市社會福利中心,為了能在這找一個床位,83歲的陸慶康老人來過多次了,這天他又來詢問有沒有空出來的床位。
陸慶康(浙江寧波市民):我登記5年了。
記者:因為一直沒有床位,是嗎?
陸慶康:嗯。
記者:你有在別的地方問過嗎?
陸慶康:別的敬老院我去過了,都沒有。
老人再次失望的離開,這家公辦的養老機構有300多張床位,記者發現很多都是數年以前就已經預約登記了,最早的已經排隊等了10年。
丁怡(寧波市社會福利中心):我們現在入住的老人是300個,可現在登記的有將近1200個,那可能有4倍。
記者:我看剛才都還有人咨詢,是不是經常有人打電話或者是走到這里來咨詢?
丁怡:蠻多的,一年比一年多。
目前,招工難也困擾著養老院,青島心怡敬老院營業9年了,共有近40名老人入主,今年春節后,由于缺少護工,敬老院無奈的做出了關門的決定,老人們則被安排到其他養老院。
老人:照顧得很好,我舍不得走,
倪曉平(青島心怡敬老院院長):現在工資長到1600了,管吃管住。
記者:這個價位在同行業算什么水平?
倪曉平:算高的。
記者:還是找不到人?
倪曉平:還是找不到人。
張鴻:公立養老院入院難 民營養老院生存困難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養老院和入托難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首先是公辦的少,比如,現在鄭州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00萬,但它只有40家養老院,床位是5000張左右,這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而且這40家里只有3家是公辦的。公辦的相對來說規模會大一點,也便宜一些,而且條件符合要求,醫生、護士以及相關的配套人員的培訓也都能到位。
民營的養老院為什么會生存困難?第一,它門檻高,這樣就導致大量的民營養老院處在灰色地帶,因為他沒法拿到那個資質證明,按照床位數、人均居住的平米數以及人員相關硬件的門檻,如果投資,是很難達到的,尤其是在社區一級的地帶里,他就不能拿到相應的補貼,因為補貼也是按照規模來的。比如50張以上床位,才能夠一個床位一年拿到3000塊錢的補貼,而且這個補貼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養老院里才能拿到,所以相對來說,優勢的資源都集中在公立,但是公立的少,所以大多數的只能去忍受。包括我們看到的這個老人,他家屬原來就知道有虐待,但查了好多家,也發現普遍存在這種問題,所以只能上這個養老院。
馬光遠:現在面臨的就是公共服務的短缺問題
(《今日觀察》評論員)
整個的社會化養老呈現出三個短缺:第一,是相關法律短缺,比如現在出了這個事以后,這個養老機構有什么責任?監管機構有什么責任?我們現在回到法律里都找不到什么法律依據,我僅僅找到一個就是,1999年民政部出臺的《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但是我按照這個《辦法》去追究這些人的責任,根本找不到一點法律依據,也就是說對辦養老院應該承擔的責任、標準、用人素質等等都沒有相關的規定;第二,2009年,民政部表示,目前全國的養老床位短缺。在發達國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們是1.5%左右;第三是護理人員非常少。按照老齡化程度,目前我們最少需要護理人員1000萬,但是真正的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員只有22萬,在這22萬里,真正持證上崗的只有2萬人,這個缺口比例是相當大的。那么在人員缺失、法律缺失、機構缺失的情況下,這些老人目前受到的一個情況,也就是即使知道老人受了虐待,即使知道這個養老院不太好,也沒有別的選擇。整個來講,我們在告別了物質短缺的時代以后,現在面臨的就是公共服務的短缺問題。
姚遠:興辦養老院的入門標準太低 國家的相關政策落實不夠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民辦養老機構從建立之初,基礎就不是特別牢靠,養老院入門的標準太低,或者說在入門時的執行力度不夠,有很多資質、條件、管理水平都沒有達到的情況下,就進入了養老行業。養老機構在運行的時候,由于經費的緊張,由于國家相關政策落實不夠,造成了它們低成本的運行,所以本來應該達到一個較高的服務水平,結果現在因為經費的問題以及各方面的原因,養老院就達不到這個標準。最后就是對已有的一些規章制度落實補足。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