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道”與“術”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于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于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
而“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
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的調養。
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藥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制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藥膳”之說。
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
相關文章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