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怎樣才能有所作為?
偶與一位退休老人聊天,他說:“年過60,已到了人生的邊緣,無用了。”言語中充滿了失落。
其實,60歲不是人生的邊緣,而是離開工作崗位,安享閑適晚年。不工作不等于無事可做。有關資料顯示,20世紀末,國人預期平均壽命為了7.8歲。60歲,對知識階層而言,正是釋放熱能的極好時期。就是一般人也同樣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社會的事,何言無用呢?60歲是人生的“昨天”,60歲后還有“明天”。
古今中外,耄耋老人老有所為的實例不為鮮見,英國劇作家蕭伯納,93歲時還寫下了劇本《牽強附會的寓言》。我國畫家齊白石,在93歲高齡時仍畫了600多幅畫。由此可見,“晚霞未必遜晨曦”,人到老年,壯心不已,繼續為社會做貢獻者比比皆是。人生是一個過程,沒有邊緣,只有終結。60歲退休,是人生的一個段落,而不是人生的結尾;是生命的逗號,而不是句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只說明 “昨天”已經過去,前面還連著無數個“明天”。按照科學家的推算,哺乳動物的最高壽命相當于完成生長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長期一般都在20年至25年之間完成。按此推算,人的最高壽命應在100至175歲之間。不言最高,只說上世紀末國人預期平均壽命71.8歲吧,60歲后,也還有4307個“明天”。所以,60歲并非人生的邊緣。只要你珍惜每一個“明天”,就能繼續為社會創造財富,釋放自己的熱能。
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到老年,能否有所作為,主動權在自己手里,關鍵在于你對生命、對人生的態度。人退休,精神不能退休。要調整心理落差,主動找點事做,使老年生活充實,在忙碌中尋找成就之樂;要不斷讀書學習,增長知識,到書山中發掘忘我之樂;要與家人親密相處,在熱鬧中共享天倫之樂;要經常參加社會活動,廣結朋友,在交往中開采友情之樂。這樣,就不會感到無所事事,就不會有無用之感。
人生無邊緣,60歲后還有很多“明天”。“明天”的多少,全靠你用心延續。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