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我們都知道,年紀越大就會覺得時間越過的快,小時候一年總是那么長,天天盼著長大;現在日子似乎一晃就過,不經意間已是春秋幾何。為什么年紀越大,時間感覺過得越快?心理學家說,這跟記憶力和注意力有關。
記憶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呢?研究者們已經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模型。
物理事件按客觀時間軸進行,生物周期受內部時鐘(比如心臟的起搏)調節,人類則有對時間流逝的知覺,而且我們對時間長度的知覺在很大程度上會因情景不同而變化。認知心理學家丹?扎凱(Dan Zakay)在最新版的《心理學家》(The Psychologist)中解釋了這一現象。請堅持讀到最后,你將會獲得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在你回想已經發生的事情的持續時間時,必須依靠對這個事件的記憶,即“回溯計時”。用來解釋回溯計時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模型是“情境變化模型”(contextual change model)。你通過回顧記憶中關于某事的數據,來估計這件事持續了多久。存儲的數據越多,估計的時間就越長。
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在同樣的時間間隔中,存進記憶中的信息量可能不同。例如,處理信息的強度就是影響因素之一,強度越高,我們感覺到的時間就越長。在一個經典實驗中,被試要記憶一個簡單的圖像(比如一個圓)或一個復雜的圖像。盡管分配給每個任務的時間相等,被試在實驗后對記憶復雜圖像所用時間的估計顯著長于記憶簡單圖像所用時間。
另外一些使回溯計時變長的因素還包括在這段時間里環境變化了多少,或者是這段時間被分割成了多少子區間。情境變化模型會將這些因素簡單地解釋為存儲信息量的增加。
另外一類對時間的估計叫做“預期計時”。還以記憶簡單或復雜圖形的任務為例,不同的是,在任務開始前就讓你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這次你將會使用的就是預期計時,得到的結果和回溯計時相反——你估計的記憶復雜圖形的時間要短于記憶簡單圖形的時間。回溯計時和預期計時基于的認知過程不同,前者基于注意過程(attentional processes),而不是記憶過程。“注意閘門模型”(attentional gate model)可以解釋預期計時。
生物周期是由一個發出穩定信號的內部時鐘測量的。一定的時間內發出的信號次數由一個叫做“累加器”的東西計數。動物將信號次數存儲在記憶中,當累積信號次數達到某個特定值時,就說明過去了某段特定的時間。這個過程在動物體內不斷重復,它不需要對時間流逝的覺察。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