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拒絕退休綜合癥的七個妙招
退休之后,老年人從群體生活的大天地轉向家庭小天地,從忙人變成閑人,容易使人委靡不振、意志消沉和情緒低下。所謂離退休綜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的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的行為的一種適應性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他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具體可表現為坐臥不安,行為重復,往返猶豫不決,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的人覺得自己沒事可做,還會有嚴重的失落感。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還可能常做錯事;性格變化很明顯,特別容易急躁和發脾氣;事事都不滿意;有的老年人還表現出多疑,當聽到他人議論工作時常會煩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小看自己。以前很有素質的人呢,有時候也會一反常態而不能客觀地評價外界事物,常有偏見。大多數當事者有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躁動。
(1)調整心態,順應規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老年人應有的權利,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同時也是老年人應盡的義務,是促進職工隊伍新陳代謝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須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而且,離退休后,要消除“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堅定美好的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2)發揮余熱,重歸社會
離退休老人如果體格壯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余熱,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當然,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要講求實效,不圖虛名。
(3)善于學習,渴求新知
“活到老,學到老”,正如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一方面,學習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社會變遷風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耍加強學習,樹立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4)培養愛好,寄托精神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業余愛好,只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即便先前沒有特殊愛好的,退休后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寫字作畫,既陶冶情操,也可鍛煉身體;種花養鳥也是一種有益活動,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氣功、打球、下棋、垂釣等活動都能使參加者益智怡情,增進身心健康。
(5)擴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縮小,但老年人不應自我封閉,不僅應該努力保持與舊友的關系,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與家庭成員間也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系,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體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離退休后也可以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建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節奏。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適合自己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老年人出現身體不適、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切忌諱疾忌醫。對于患有嚴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離退休綜合征的老人,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療。
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與家庭成員間也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系,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