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年人健康 更應該關注老人心理健康
健康的意義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對于老年人來說,心理的健康也是不能少的,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才能有樂觀的心態對待死亡和疾病,我們關注老年人的健康是不是更應該從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做起。
心理衰老不止見于老年人也會出現在中年人來自青年人身上。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心理健康的人只占總人口9.5%有心理問題的人只占85.5%。心理疾病患者有6%。說明心理上的未老先衰,值得注意和糾正。
如果多留心我們可以觀察到心理衰退的人一般會有一下的表現:感知覺衰退,記憶力、想象力、語言思維能力的衰退,乃至意志衰退,情緒情感方面也變得不太穩定,容易焦慮不安、敏感多疑,反應能力下降、興趣愛好減少,易產生孤獨感自卑感甚至產生衰老和死亡感,且相比中青年人老年人往往顯得更加個性化,有著更加固定的習慣。
針對這些現象,首先建議老年朋友們學會自身調節心態,因為變老是自然規律,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美!不必把老常掛心上;忘記不順利與坎坷,不要對過去的矛盾恩怨耿耿于懷,把曾經的一切都當做人生的財富,只要努力了就不要計較后果。
第二,老年朋友們要學會嚴以律已寬以待人,敞開心扉,多與同齡人或者小輩交流,不論別人的是非,保持一顆愉悅、健康的心。
第三,對看不慣想不順的事情,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中醫理論稱:怒傷肝,現代醫學理論也支持,不良的心理狀態會抑制內分泌機制和免疫功能,導致神經、血管等臟器功能的退化。
第四,中老年人盡量培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退休朋友們時間相對充裕,可以學學書法繪畫、可以習拳跳舞、結伴旅游、談心喝茶、下棋養花等,做自己想做愛做能做的事情。達到動靜結合,不但鍛煉了身體也延緩了大腦的衰退,生活豐富了,也就沒有多余時間胡思亂想,反而可以促進睡眠,一舉兩得。
面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日益加大對老年社會服務的投入。國內有資料表明,有20%以上的老年人需要心理治療,而大多數的中老年人都需要更多的來自子女的關心與溝通。自古重視孝道文化的發展與弘揚的中國,一直很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且古語有云:“上醫治未病”,我們應該更加關心身邊的老人的心理需求與訴求,請給予身邊的老年人多一點歡樂與建議,使疾病防患于未然。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