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定律讓老人不孤單
在我們的生活中老人們總是會比較的孤單的,老人們感覺到孤單是非常的正常的,那么怎么樣才能讓自己身邊的老人感覺到不孤單呢,下面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1.多結交朋友。社會角色在退休后逐漸隱退,朋友和親人對老人至關重要。英國倫敦大學調查發現,與有正常社交的老人相比,社交少的老人死亡風險高26%。朋友可以提供感情支持,很多不便跟子女、親戚訴說的苦惱,可以跟朋友說說。人際關系像一張存折,存得越多,享受得越多。所以,老人在退休前就要多交朋友,讓人際關系存折滿滿的。平時多跟鄰居交流,參加社區活動,笑一笑或簡單的問候都能拉近關系。
2.保持原來的興趣,培養新的愛好。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豐富的退休生活能讓老人增壽7.5年。老人不妨重拾以前的愛好,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身體狀況,培養新的愛好。健康的愛好能延緩智力衰退,增強人際交往。比如愛好書畫的老人,在家潑墨創作時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大腦得到充分運轉;平時與畫友交流,參加書畫協會的活動時,又增加了社會支持,一舉多得。
3.付出愛心,打造善的人際網絡。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愛心和善舉的傳遞是一個圓,送出去的愛早晚會回到自己這里。老人們不妨日行一善,比如晚一點出門買菜,不給上班族的早高峰添堵;遇到同樓的年輕人,給他們一個微笑。打造一個善的關系網,自己也會受益。
4.為退休失去光環做好心理準備。從主角變配角,從忙人變閑人,老人退休后心理落差大,難免會帶來心理問題。老人不妨做好心理準備,將退休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有能力的老人可以活到老干到老,比如教師、醫生等,退休返聘,發揮余熱。但要避免對晚輩、子女干涉指責,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
5.與親朋好友和晚輩輕松相聚,千萬別說教。有些老人愛說自己“想當年”,喜歡對子女的言行和生活指手畫腳。父母教育晚輩無可厚非,但凡事有度,帶著善意的提醒與挑剔的苛責是不一樣的。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老人可以利用人生經驗,委婉地給出建議,但不要倚老賣老,對子女說教,這樣才能做個受歡迎的智者。
6.積極維持健康,吃好、睡飽、運動足。不少老人都患有慢病,身體的不適讓他們更不愛動,吃飯愛湊合。但越是老了,越要愛護身體,更好動起來。老人可以制定一周健康食譜,每天都盡量買新鮮的菜,不吃剩飯剩菜;規律作息,每天午睡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有氧運動30分鐘,比如打太極、廣場舞、健步走。有條件的老人可以去聽聽正規醫院的健康講座,閱讀靠譜的健康報刊。
7.正面的待人處事理念。正所謂知行合一,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人生理念,就會表現出什么樣的行為。老人要有正面積極的處事態度,不計較,不四處嚼舌頭,不跟人較勁,這樣才能交到更多朋友,自己也受益。
8.豁達看待人生,或擁有宗教信仰。人老了更容易鉆牛角尖,遇事想不開,進而陷入焦慮、抑郁情緒中。老人更要豁達看待人生,凡事想開點,經常跟老朋友聊聊心事,或者平等地和子女談談心。不妨試著了解一些宗教,有信仰的人更長壽。但要多與子女交流,避免誤信邪教。此外,宗教要為身心服務,不能喧賓奪主。比如佛教居士也可以不吃素,特別是患有消耗性慢病的老人,一定要保證肉食的攝入。
9.學習放松,例如深呼吸、冥想、走入大自然。多數老人的生活很放松,但也有些人年輕時脾氣大、愛沖動,老了也不消停。好斗的老人需要學會放松,想發脾氣時先數十個數,或者深呼吸十次。平時試著做冥想練習,也就是靜坐,關注自己的一呼一吸,感受自己的身體。大量研究表明,冥想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諸多好處,尤其可以平復焦躁的心情。老人還可以多到公園、郊外活動,欣賞草木,撫摸小動物,與大自然親近能讓心情放松下來。
10.自我覺察最近是否憂郁、孤寂。老年人罹患抑郁癥的比例高達10%~15%。老人要在生活中自我覺察,看是否存在兩周以上的心情壓抑、不愛說話等表現,有沒有厭食、腹部不適、便秘、體重減輕、胸悶、喉部堵塞感、頭痛、頭暈、頸背疼痛、失眠等表現,思維有沒有變得遲緩,腦子有沒有變遲鈍。如果有上述癥狀,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知道其實這些黃金定律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些黃金定律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讓我們身邊的老人并不感覺到孤單。
-
老人若身體發生癌變,腹部會有五個現象出現癌癥一直是一個嚴重威脅我們生命的魔鬼,尤其是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的老人,身體更易發生癌變,當然癌癥也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
-
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還可通過提升抵抗力防止新冠感染對于很多身體不是太好,免疫力比較弱的人,別說是如此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就連普通的小感冒,在平時也會更容易被傳染,因此為了
-
人字拖鞋久穿致病引發足部疾病人字拖是很多男性的最愛,在炎熱的夏季傳著人字拖到樹下乘乘涼,下象棋。因此,每到這個時節,人字拖的銷量可以用直線飆升來形容
-
中年男性養生應注意什么中年時期,各種瑣事積壓,工作、事業、情感都是,尤其男人中年的時候。閑暇時間少,鍛煉時間更少,常常會感到心理疲憊。那男性中
-
中年男性養生的禁忌因為生活壓力漸大,年齡進入中年,身體開始大不如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性開始關注保健養生的問題了。只是很多中年男性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