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腦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型及護理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遺有不同程度的關鍵詞: 腦血管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遺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和語言障礙,生活能力減退,出現心理煩躁或抑郁等心理變化。患者心理狀態的好壞影響疾病的轉歸。筆者從現代護理出發,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分型,并進行相應的護理,消除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幫助患者及家屬端正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1 臨床資料
2002年我院內科收治腦血管意外患者260例,通過護理評估,根據其對自身疾病表現出的不同心理狀況分為四型——焦慮型、抑郁型、樂觀型、依賴型。
2 護理
2。1 焦慮型 多數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下,由于生活工作緊張,突然發病,出現偏癱、語言障礙,生活突然間發生了改變,于是出現緊張、擔心、疑慮、求醫心切。筆者采取主動介紹醫院環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征詢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焦慮情緒放松、安心住院。對于失語的患者出現的焦急,要幫助其適應非語言方式進行交流,護士要主動并且細心耐心,態度和藹,滿足患者生活要求,降低焦慮程度,幫助患者制定語言康復計劃,定時進行練習,鼓勵患者大膽發言、讀報,使其樹立信心。
2。2 抑郁型 女性較多見。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對生活失去信心,壓抑自己的情感,產生被生活遺棄的心理,出現喜怒無常。筆者針對其特點,首先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曾有一位女性患者腦血栓后出現偏癱失語,整日淚流滿面,家屬對她很關心,但患者情緒低落。筆者一面開導患者,一面講解疾病護理的知識,教會恢復肢體功能的方法。讓患相同疾病的正處于恢復期的患者現身說法,讓患者看到希望,很快振作起來,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有效的功能鍛煉使肌力恢復較快。同時還要重視家屬的作用,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適當放寬探視要求,允許家屬陪護,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患者獲得慰藉,減輕孤獨感,增加安全感受利于疾病的恢復。
2。3 樂觀型 此類心理以60歲以上老年人偏多。部分患者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只需醫護人員給予一定的指導,病情會得到好轉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樂觀者,沒有認識到疾病的危害性,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給疾病治療和護理帶來影響,在急性期易出現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護士除密切觀察病情外,要把腦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險因素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引起患者重視從而改變其對疾病的認識,使之聽從醫生和護士的安排,積極配合治療,遵照醫護人員指導,進行功能鍛煉,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2。4 依賴型 70歲以上老年人多見,處于康復期者最多。在康復期,患者的體能鍛煉、功能恢復非常重要,患者依賴家人及護士過多,缺乏獨立性。首先要多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特點,說明恢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還要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讓患者從思想上認識功能恢復的重要性,有恢復健康的愿望,主動接受護士的指導。護士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在取得一定的成績時要肯定、鼓勵患者堅持下去。鍛煉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循序漸進。
3 小結
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的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進疾病的恢復,相反,心理狀態不佳則可起反作用。通過對疾病的心理狀態進行分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調整了患者的心理因素,使其有正確認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早日回歸社會。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遺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和語言障礙,生活能力減退,出現心理煩躁或抑郁等心理變化。患者心理狀態的好壞影響疾病的轉歸。筆者從現代護理出發,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分型,并進行相應的護理,消除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幫助患者及家屬端正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1 臨床資料
2002年我院內科收治腦血管意外患者260例,通過護理評估,根據其對自身疾病表現出的不同心理狀況分為四型——焦慮型、抑郁型、樂觀型、依賴型。
2 護理
2。1 焦慮型 多數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下,由于生活工作緊張,突然發病,出現偏癱、語言障礙,生活突然間發生了改變,于是出現緊張、擔心、疑慮、求醫心切。筆者采取主動介紹醫院環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征詢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焦慮情緒放松、安心住院。對于失語的患者出現的焦急,要幫助其適應非語言方式進行交流,護士要主動并且細心耐心,態度和藹,滿足患者生活要求,降低焦慮程度,幫助患者制定語言康復計劃,定時進行練習,鼓勵患者大膽發言、讀報,使其樹立信心。
2。2 抑郁型 女性較多見。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對生活失去信心,壓抑自己的情感,產生被生活遺棄的心理,出現喜怒無常。筆者針對其特點,首先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曾有一位女性患者腦血栓后出現偏癱失語,整日淚流滿面,家屬對她很關心,但患者情緒低落。筆者一面開導患者,一面講解疾病護理的知識,教會恢復肢體功能的方法。讓患相同疾病的正處于恢復期的患者現身說法,讓患者看到希望,很快振作起來,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有效的功能鍛煉使肌力恢復較快。同時還要重視家屬的作用,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適當放寬探視要求,允許家屬陪護,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患者獲得慰藉,減輕孤獨感,增加安全感受利于疾病的恢復。
2。3 樂觀型 此類心理以60歲以上老年人偏多。部分患者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只需醫護人員給予一定的指導,病情會得到好轉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樂觀者,沒有認識到疾病的危害性,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給疾病治療和護理帶來影響,在急性期易出現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護士除密切觀察病情外,要把腦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險因素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引起患者重視從而改變其對疾病的認識,使之聽從醫生和護士的安排,積極配合治療,遵照醫護人員指導,進行功能鍛煉,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2。4 依賴型 70歲以上老年人多見,處于康復期者最多。在康復期,患者的體能鍛煉、功能恢復非常重要,患者依賴家人及護士過多,缺乏獨立性。首先要多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特點,說明恢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還要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讓患者從思想上認識功能恢復的重要性,有恢復健康的愿望,主動接受護士的指導。護士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在取得一定的成績時要肯定、鼓勵患者堅持下去。鍛煉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循序漸進。
3 小結
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的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進疾病的恢復,相反,心理狀態不佳則可起反作用。通過對疾病的心理狀態進行分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調整了患者的心理因素,使其有正確認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早日回歸社會。
相關文章
-
老人預防中風要怎么做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也叫腦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倒
-
老人應該怎么改善健忘癥老人應該怎么改善健忘癥?老年人到了晚年就會常常會忘記自己即將做什么事,剛剛放的東西在哪里?作為年輕子女的你是不是有時候會感
-
老人有心腦血管疾病吃什么好心血管疾病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想必大家已經更加清楚和了解,那么你知道嗎?老年人如果有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時候,我們應該
-
老人易患的眼疾有哪些呢對于上了歲數的老人人群,在平時一定要積極的加以注重自身的健康,但即便這樣仍然不能擺脫老人身體發生各種疾病的侵害,青光眼便
-
老人腦血栓能治好嗎老人腦血栓能治好嗎?得了腦血栓的人輕者造成言語障礙、行動不便等問題,重則造成永久性的癱瘓,因此,腦血栓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