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有腦卒中不害怕 康復有絕招
腦卒中是發病率、復發率、致殘率高的疾病之一,老年人萬一患有這樣的疾病,那么晚年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們在這里就要幫助老年人了解腦卒中這樣的疾病,不是為了恐嚇老年人,只是希望老年人可以多多的了解老年疾病,然后知道一些預防方法,知道一些保健方法,康復方法,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腦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卒中”,腦血管阻塞后腦缺血所引起的稱為“缺血性腦卒中”。雖然這兩類卒中的病因、病理各不相同,但在急性期后,由于都是以腦損傷后大致相同的功能障礙為主要康復內容,因此在康復過程中又有大致相同的康復技術和方法。康復訓練的及時介入,可以讓患者在第一時間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
病情穩定2-3天后開始康復治療
“康復訓練必須從早期開始,開始得越早,功能恢復的效果越好,現在的醫學觀念一般主張,在病情穩定2-3天后開始康復治療。”宣武醫院康復科康復治療師孫麗說,治療師兩頭跑,除了在康復科,還要到病房里給病人做康復訓練,這也確保了住進宣武醫院的腦卒中患者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康復訓練。
病情穩定后臥床超過2周,即可產生“廢用綜合征”,表現為肌肉萎縮、反復感染、心肺功能退化、神經功能退化、褥瘡等。大量研究已經證實,早期適當活動不但不會使復發率增高,反而能降低死亡率。科學、謹慎的早期康復性訓練可以大大降低“廢用”狀態的出現,加快功能恢復且不會加重病情和增加復發。
以肢體偏癱為例,下肢負重功能越早進行訓練,就可為步行創造條件。卒中患者如果一味長期臥床靜養,易導致肌肉和神經的繼發改變,如肌肉萎縮、關節攣縮,運動功能恢復就困難了。
科學訓練不能“蠻干”
王茂斌強調,及早恢復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地“蠻干”,而是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科學、規范地康復處理,否則將引起“誤用綜合癥”。比如,腦卒中的患者常有上肢屈肌張力高,甚至處于痙攣狀態,手指、手臂向內屈伸,不能伸直,有些病人及家屬不懂康復知識,在本應鍛煉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時,卻使用一種練握力用的“像膠圈 ”拼命地練手的握力或用各種方法練習上肢的拉力,結果強化了屈肌,越練手指和肘關節越伸不直,長時間鍛煉的后果是加重了手和臂的病態姿勢和功能障礙,糾正起來難度更大。
孫麗在臨床就遇到過很多需要矯正姿勢的患者,“國外某些醫院的治療,只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正確姿勢的練習,所以一些年紀較輕、對形象有要求的患者,轉到宣武做矯正訓練,但即使再經過專業訓練,效果也遠不如早期好。”
病人是否康復有量化標準
王茂斌介紹,通過康復訓練,病人的功能是否得到改善,有一定的衡量標準,不僅需要定性,還要定量。比如,經過訓練后,運動、感覺功能是否有改善,改善到什么程度等。目前,國際和國家都有明確的康復量化標準,臨床上,也是參照此標準進行定性和定量的。
康復科接收病人也有“硬性”標準,首先評價病人病情是否已經穩定,只有生命體征、內部環境均穩定,并且不需要其它科室進行處理,只需要功能強化恢復的,才有資格入住康復科。其次,如果通過評價發現病人已經失去了功能恢復價值,需要長期照顧的,也不屬于康復科的收納范圍。
符合入住條件的病人入住后,根據其功能障礙的種類和程度,康復科醫生要為其量身制定康復計劃,并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定期為病人進行打分評定。
不同于醫生和護士,康復師是一個獨立的體系,需要非常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實踐水平,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目前我國有100多所大學的專科培養康復治療師。
-
老人預防中風要怎么做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也叫腦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倒
-
老人應該怎么改善健忘癥老人應該怎么改善健忘癥?老年人到了晚年就會常常會忘記自己即將做什么事,剛剛放的東西在哪里?作為年輕子女的你是不是有時候會感
-
老人有心腦血管疾病吃什么好心血管疾病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想必大家已經更加清楚和了解,那么你知道嗎?老年人如果有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時候,我們應該
-
老人易患的眼疾有哪些呢對于上了歲數的老人人群,在平時一定要積極的加以注重自身的健康,但即便這樣仍然不能擺脫老人身體發生各種疾病的侵害,青光眼便
-
老人腦血栓能治好嗎老人腦血栓能治好嗎?得了腦血栓的人輕者造成言語障礙、行動不便等問題,重則造成永久性的癱瘓,因此,腦血栓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