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能于社會脫節
很多老人以為自己老人就沒有什么必要跟上潮流的步伐啦,很多人因此和社會脫節啦,但是與社會脫節其實也并不利于老人的呢。
調查顯示,自2001年起,我國正式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以上。而現在,全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已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
對于更多的老人來說,物質養老不再成為問題,精神上的依托、心理上的慰藉才是迫在眉睫的需要。再優越充足的物質生活都無法掩飾老人內心對空虛和孤獨的極度恐懼,以及對尊重和關愛的迫切渴望。“有人花錢找樂,有人花錢吃喝,還有人花錢找人嘮嗑”。前一陣子,就有一位寂寞的老人在商場里,專門找人陪他聊天。
首先,衰老的來臨會挫傷老人的自信心,減少他們的生活積極性。其次,生活方式和社會角色的轉變會帶來失落和孤獨感。若沒有新的內容填補,很可能影響健康。此外,有些老人不能適應新角色,或者擔心退休后經濟窘迫,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變得自卑多疑、挑剔苛責,甚至悲觀厭世,患上“老年性抑郁”、“空巢綜合征”。
其實,在大家為“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出謀獻策的同時,作為“空巢”的主體,老人們更應該主動出擊,改變養老觀念,積極發現并尋找老年生活的快樂。在主動搞好人際關系,健康條件允許下,做一些真正感興趣的活動,從中得到樂趣和自我滿足。有了這些法寶,相信每一個老人都能達到“樂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
不和熱點脫節
讀書上網
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在86歲生日時,開通了個人網站。于老平時便關注社會發展與熱點話題,喜歡與年輕人交流,樂在其中。
我們身邊有很多老人與年輕人一樣,喜歡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快速變化、信息膨脹的現代社會,電子商務、“芙蓉姐姐”等新鮮事物頻頻出現,“剩男剩女”、“杯具”、“給力”等流行熱詞更是層出不窮。而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縮小,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較少,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況,使得他們的知識與信息不能及時更新,甚至導致他們與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逐漸脫節,從而被社會和家庭邊緣化。
事實上,隨著網絡的普及,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高度發展,老人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隨時了解國內外發生的最新事件、社會熱點問題。可以與外地的兒女們打電話時說一說,甚至試著到網上討論交流,發表幾句自己的看法,保持與社會的良好接觸。
此外,還有很多社區市民學校,緊緊圍繞社會熱點問題舉辦討論會、讀書會等活動,鼓勵老人讀書看報,讓老人們對形勢政策和社會熱點有大概的了解,自娛自樂,做到與時俱進,不與社會脫節。
不和單位脫節
當志愿者
有一位老領導,在退休歡送會上,反復說著“希望不要人走茶涼”之類的話。退休后,單位多次組織老同志活動,他都借口不參加,連取工資也讓別人帶,明明自己主動疏遠了別人,他卻固執地認為是別人故意冷落了自己。
離開工作崗位,有的老人不愿接受角色變化,思維模式也拒絕改變,產生“人走茶涼、人老位衰”的消極思想,甚至對單位的人滋生敵對心理。
其實,退休和上學、工作、結婚一樣,是人生的正常轉折點,它意味著一種新生活的開始,而不是離開單位和同事。很多老人退休后發揮余熱,充當顧問的角色,把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感悟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少走彎路,繼續體現自己的價值。
此外,老人還可以主動參與一些社區事務,加入社區志愿者的隊伍,比如擔當文明新風的宣傳員、衛生環境的監督員、社區治安穩定的巡邏員等。這樣不僅能讓自己“寶刀未老”,內心還能獲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從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豐富多彩。
不和科技脫節
用新玩意
如今,不少老人受到“高科技”的困擾,他們不知道信用卡,不會用電腦,甚至不敢用電熱水器等。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老人對這些新玩意充滿了“既想知道,又不敢隨便碰”的矛盾心理。
科技的發展讓老人感到茫然。他們不會打字,鼠標小箭頭不聽使喚;想學又不知從何學起,生怕按錯一個鍵就弄壞了,小心翼翼、束手束腳,感覺自己像 “文盲”。而疏于和父母聯系的兒女,試圖讓他們不寂寞、不牽掛,忙著給父母配備了高科技設備,卻沒有體會到他們內心的恐懼和困惑。
其實,老人們不要一聽到“高科技”就敬而遠之。“老人電腦”、“老人手機”等專用產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使用不便的困難。其次,兒女們可以多想辦法,讓父母享受便利,比如把大兒子的電話設置為快捷鍵1,二兒子的電話設置為2;把電腦圖標修改成老人容易理解的語言,比如“上網”、“看電影”等等,并把密碼寫在紙上貼到旁邊。
另外,老人自己也可以從易到難,多學多練。買新產品時留下客服人員的電話,不懂的時候咨詢,體會做“時尚達人”的快樂。
不和鄰里脫節
串門聊天
退休后的卓阿姨參加了社區的腰鼓隊,每天和一群老姐妹自娛自樂、其樂融融,既打發時間,又強身健體。前一陣子,她們還受到邀請,在縣運動會的開幕式上進行表演,好不得意!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忙于在外求學或打拼事業,大多都是離家千里甚至遠飄海外。即使與父母住在一起,緊張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他們難以“忠孝兩全”。
面對這種現實,街坊鄰居是離老人最近,也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話題的伙伴。老人們可以一起組織活動,比如交流養花養寵物的經驗,參加鍛煉,一起下棋打撲克,買菜逛超市等。聊聊天、串串門,既趕跑空虛孤獨,又豐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不少社區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老年公益活動,比如老年英語班、歌詠隊、老年大學等,鼓勵老人們走出“空巢”,積極加入鄰里互動,保持樂觀健康的生活狀態,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那么你了解了么,知道一個老人一定不能與社會脫節,和社會脫節的話還是會給老人造成很多問題的,所以我們在日常中還是不要與社會脫節的好。
-
夏季老人中風該怎么護理?夏季的溫度比較高,發生腦中風的概率也加大了。
-
散步時不要背著手溜達!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按照什么樣的方法來散步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啊,散
-
腿腳抽筋不都是因為缺鈣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腿腳抽筋的這種現象的出現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么推銷抽煙不都是因為缺鈣這種
-
中老年人遠離網絡游戲!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中老年人打游戲的這種現象的游戲,網絡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我們應
-
老年人失眠及心理調整!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失眠的癥狀的,老年人失眠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