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為什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糖尿病是一種病發幾率比較高的疾病,不僅容易發生在肥胖人群中,而且也容易發生在老年人群當中,而且此病還是一種慢性疾病,有可能還會引發身體其他肝功能疾病,因此對于糖尿病的發生患者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視,不僅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還應該保持好的心理狀態很重要。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由于糖尿病治療周期長,很多患者都因此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的情緒,這對于疾病的治療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情緒應激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迅速升高,從而導致病情惡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很重要,樂觀穩定的情緒有利于維持糖尿病內在環境的穩定,而焦慮的情緒會引起一些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拮抗胰島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
此外,醫學心理學及免疫學的研究發現,持續或過強的心理應激,導致丘腦腎上腺髓質系統和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胰腺細胞的反應。這兩個系統長期或反復地被激活并作用于胰島細胞而導致胰島素的分泌紊亂,干擾胰島素的分泌和胰腺細胞的自身的分泌障礙,很容易誘發糖尿病的發生。
因此,社會環境的突然改變、親人慘死、驟然驚嚇、無辜的冤枉、誣陷、難以容忍的挫折和勃然大怒等造成的應激狀態,增加兒茶酚胺、皮質激素等抗胰島素分泌,致使血糖升高或誘發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患病后能否正確對待疾病,對于恢復健康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影響。有的患者有恐懼心理,擔心會影響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精神壓力大,有自卑感,甚至悲觀失望,有的患者到處亂求醫,有的患者又極易產生急躁情緒。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同時進行放松訓練的教育指導,教會他們自我調節方法,使自己平靜、放松,這樣就改變了人應激時的反應方式,通過整個影響應激系統、發揮抗應激作用,從而使兒茶酚胺、糖皮質醇、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胰島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下降、用藥量下降。同時與糖尿病患者一起分析病情,讓糖尿病患者對自身病情有正確認識。消除糖尿病的思想顧慮,保持樂觀的情緒,增強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知道糖尿病盡管不能根治,但通過科學防治可以長期得到控制,而且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控制情緒,管好心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先喝杯溫開水。水能促進體內的游離脂肪酸排出,減小對身體的毒害。再坐下來,全身放松,盡量微笑,并回憶愉快的事,可以令心臟跳動恢復節奏,血液流動趨于均勻;并做深吸氣,專注、深而緩慢地呼吸5次,讓肺泡得到休息;雙手按揉胸部、胃部、腹部及兩脅來調節身體狀態,把毒素排出體外。
最簡單的舒緩情緒辦法則是用熱水泡腳,水溫控制在40℃~42℃,泡腳的時間則因人而異,最好泡到肩背出汗。
最后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有好的心態,同時在生活中也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小小爭執而發脾氣,不僅會傷害到他人還會加重自己的病情,遇事一定要冷靜,并學會放松放松自己的心情,才更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
老年人糖尿病注意事項糖尿病是一種不能根治的終身性疾病,在眾多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占多數。糖尿病人有很多飲食禁忌和護理要求,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
-
糖尿病的癥狀表現糖尿病的癥狀可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關的“三多一少”,多見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
-
老人如何預防糖尿病?生活中老人要注意糖尿病的預防,注意合理的飲食,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少吃油膩的食物,控制熱量的攝入量,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發生
-
糖尿病會引發哪些并發癥?糖尿病也會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也會增加糖尿病眼病的發病幾率,糖尿病會對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更容易導致白內障和青
-
糖尿病的老人吃什么好?種食物不要錯過!對于一些糖尿病的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糖尿病的老人吃什么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