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設好防線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據現代大量研究證明,心理、社會因素可誘發或加重冠心病,行為應激可觸發各種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病情發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發病階段,當胸痛發作產生瀕死感時,又多有緊張、焦慮、抑郁和壓抑情緒,從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在疾病恢復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緊張焦慮
多見于初次發病患者。
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如失眠、多夢易醒、極度恐懼、煩躁、易怒、自卑、情緒低落、神經過敏等,其中出現中度以上焦慮癥狀的占90%。
焦慮的原因多因起病較急,癥狀重,缺乏思想準備;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瀕死感以及沒有親人陪伴或經濟壓力等,使患者產生強烈的緊張、恐懼和焦慮心理。
因此醫護人員應主動熱情迎接他們,耐心細致介紹病房環境、規章制度及主管醫生、責任護士。
治療上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盡快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使患者獲得安全感。
同時要做好保護性治療,病情控制后,對其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療過程,增加安全感,并指導患者學會放松來消除不良情緒,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減少緊張焦慮。
2、抑郁消極
多見于再發性心肌梗死、反復心衰發作、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這類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復發作,藥物療效差,對疾病的恢復失去信心,總感到身體不適,表現為抑郁、悲觀、愁眉不展,對人冷漠。
可采用解釋性心理治療,安慰開導鼓勵患者,幫助他們認識復發的誘因,學會預防措施,延緩疾病進展,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解釋時,言語要通俗易懂,少用醫學術語,語速要慢,語調舒緩平和。
對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應舉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
同時應爭取家屬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給予的溫暖。
3、安定積極
此類多見于病情較輕反復發作且有一定自護知識的患者。
-
七個小妙招助老人去除心絞痛!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這種疾病給中老年人的生命
-
老人如何預防心臟病?老人盡量做好心臟的保健工作,合理的控制體重,能預防心臟病的發生,避免體重過瘦也不能讓體重過度肥胖,否則很容易導致心臟疾病
-
7個習慣會引發老年人心臟病,99%的家里人都不知道!心臟病這種癥狀給我們老年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那么你知道嗎?其實有很多的生活習慣會引發我們老年人的心臟病,給我們的老
-
7個原因會引起老人脾氣暴躁如果我們的身邊的老人平時都是喜歡經常發火的,而且發火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對于老年人來說,為什么會出現經常發
-
老年人如何正確預防心臟病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心臟病是非常可怕的疾病,老年人需要做好心臟病的防治工作,平時應該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重體力的勞動,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心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