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暉”打開“中國式養老”新模式
如果不是為了給自己患有“老年癡呆”的父親尋找一個專業機構進行照料,王小龍不會看到那么多養老院惡劣的條件,也不會對國內巨大的養老市場缺口有如此直觀的感受,更不會在一年后籌資1000萬元,創辦了寸草春暉養老護理機構,打開了“中國式養老”的創新之門―――社區化養老新模式。
相比較建在郊區、醫療等各方面重要配備都不足的養老院,社區化的概念已經成為成功試運行的例子,王小龍用他的模式展示出了一個養老市場的商業藍海。但另一方面,作為養老產業化的典型代表,民營機構進入養老產業卻同時面臨著多重挑戰,不僅在盈利能力與運營風險上存在巨大亟須解決的問題,而且在相關養老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專業人才配備、管理水平等方面都還處于初級階段或試驗階段。
民營機構在養老市場淘金,是場冒險的賭博?還是蘊含著巨大挑戰的商業機會?
1000萬元建在社區的養老院
和其他養老院不同,王小龍和幾個清華同學一起籌備一年多建成的寸草春暉養老院,是2011年底開業的民營社區養老院,總共100張床位,占地2500多平方米,位于北三環內和平里地區的和平家園社區內,由一個經營一般的賓館改造而成。
作為一個老社區,這里老齡化程度很高,路上隨處可見來往行走的老人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將近30%的老齡率,小區內60歲以上老人就5000多,80歲以上老人700多名,周圍還有9個類似社區,將近半數是空巢,按照王小龍的話說,這給他期望實現的社區養老院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條件。
“因為看到了這個市場的前景,我和幾個清華的同學決定投資1000萬元,把經營不善的小區里的賓館改造成一個養老院,實際上也是為北京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摸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尤其對政府頭疼的就近養老,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探索,同時也對如何緩解社會老齡化壓力做些積極的思考和實踐。”王小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他至今仍然記得,作為老干部的父親患了“老年癡呆”后,他跑遍了北京城,卻找不到一家好的護理機構,醫院和養老院都以“風險大,難護理”等原因拒絕了自己。“相對于健康老人,這些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更加需要一個專業的護理機構,這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為什么不自己開一個養老院?”他說。
隨后,他到日本考察養老院,日本一直運行的社區養老概念吸引了他。“非常先進,就是通過在社區建立養老院,最終形成一個以社區為單位運行的養老護理機構,養老護理機構的專業性、高端性等確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王小龍說,實際上,護理型的養老院是最值得企業初期做投入的方向。養老院失去護理職能,就不具備任何競爭力。
他對記者說,開業不到一年,效果非常好,現在入住率基本已滿(郊區養老院3到4年不一定能住滿),招收對象主要是讓政府和子女都很頭疼的需要長期照料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為了更好地為社區老人服務,這個社區養老院還兼顧起社區和居家養老的服務職能,例如:老年飯桌、日托、義診、上門服務等等,極大緩解了政府的養老壓力,大受各界歡迎。
據王小龍介紹,寸草春暉養老院每月收取的養老費在4000到6000元不等。這里面包括了床位費、專業護理費、飯費、水電費;而寸草春暉接收的老人也跟很多只接收健康老人的養老院不一樣,可以而且目前只對失能老人(需護理型老人)開放。
護理型又被分為半自理型、不能自理型,由此產生了費用構成的不同。半自理型為4000-5000元,不能自理型為5000-6000元。在入院前,相應合作機構給出嚴格的評估報告,確認老人類型后,方可入院。
進入寸草春暉的大門,一眼望去,一棵百年銀杏在陽光下庇護著一排U字形的低層樓宇。三五陪護人員看護著十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小聲交談,還有一些圍坐在桌邊打牌。王小龍告訴記者,養老院目前吸納了50名員工,有兩個特點,其一,聘用了一批剛退休的年輕老同志,這是借鑒了國外倡導的積極養老的理念,鼓勵她們發揮專業特長,并獲得合理的報酬,同時減輕社會和政府養老的壓力,實現多贏。其二,寸草春暉培養了30%的90后年輕員工,良好的文化和職業發展氛圍,使整個員工隊伍非常穩定,開業到現在整體員工隊伍流失率不到10%。
-
老人養老方式有哪些其實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方式來達到養老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那么老年人養老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我們
-
哪些方法助老人安度晚年?現在的時代中,有很多家庭都只剩下一個老人獨守在家,年輕人則外出打工,沒有家人的陪伴,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會不斷的減退,
-
老年人長壽的獨家秘訣有哪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會中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老年人的年齡正在不斷的增長,身體各種機能正在不斷的下降,身體平時可能會出現
-
居家養老的優勢都有哪些?現在社會在養老方面,體系也比較完善,很多的人會想要知道,養老的一些問題,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養老政策,這樣才
-
如何安排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我們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很多的老年人會出現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不適應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