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養老方式傾向于居家養老
我國已逐步進入老齡社會,現在老年人的數量是越來越多了,還有就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現在很多的政府開始對養老問題探索起來。居家養老,養老院服務應運而生。但是現在更多的老年人養老傾向于居家養老。我們看看為什么把!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其形式主要有兩種: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
上海市質協用戶評價中心昨天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上海老年人幸福指數達到77.17,晚年生活處于較滿意水平。上海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本次調查以本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對象,同時也抽取了一部分55歲至60歲即將進入老年人之列的人群,共取得有效樣本3393個。
從調查結果看,高達79.8%的老人傾向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法,只有14.1%的老年人樂意進養老院養老。同時,大部分被調查者期望能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依托各種形式的社區服務安度晚年。老年人提出,希望社區能提供如老人日托所、老年人助餐點、洗衣被等服務,方便生活起居。
調查也顯示出上海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分開居住,但部分子女的探望意識比較薄弱。調查中,有43.6%的老人不與子女同住,其中近四成子女看望父母的頻率相當低。缺少子女的噓寒問暖成為影響老人生活質量滿意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少被調查的老人提出,比起贈送各種禮品、給予充足的養老金,“常回家看看”仍是最貼心的盡孝方式。
老年人養老傾向于居家養老。也是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征。受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影響,我國大多數老年人不愿離開自己的家庭和社區,到一個新的環境去養老。居家養老服務采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區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們安度晚年。
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