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圍墻養老 讓老人晚年不孤單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當老年人年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給與他們一些安慰和照顧,兒孫承歡膝下,一家其樂融融是中國人傳統的養老模式。但是現在的情況,很多的子女要拼搏,居家養老似乎變得沒有人照顧一樣,所以現在如何給老人養老也就成了新的社會問題。
解決社區老人的現實問題出發,成立了“無圍墻敬老院”,組織老人們在社區養老。老人們住在自己家里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許多周到的服務。不久前,記者對汽南社區進行了采訪。
老人不愿住進養老院
在位于社區中心地帶的簡易平房里,記者找到了這家“無圍墻敬老院”。據汽南社區居委會主任、敬老院名譽院長王士良介紹,汽南社區是個老年人比較多的社區。整個社區目前有1300多位退休老人,占人口總數的22%。這么多的老人,讓他們全部去敬老院,很不現實,然而在家養老,沒人照顧也不行。于是解決老人養老問題便成了居委會最重要的工作。
王士良說,對老年人來說,家庭不僅是一個生活的地方,還是維系情感的紐帶。很多老人不愿意住敬老院,是因為他們覺得老了去敬老院,就像被拋棄了。而且讓老人們在敬老院過集體生活,每天準時起床,準時吃飯,他們會覺得很不習慣。
上海市靜安老年醫院康復科主任王凱說,從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出發,老人在年紀大后,還是希望不脫離原來的生活環境。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敬老院,是因為很多敬老院只是單純地照料老年人的飲食起居,沒有顧及他們精神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在那里生活很無聊。王凱認為,鑒于上述情況,居家養老將是一種趨勢。這其中,社區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無圍墻養老”受歡迎
2004年8月,“無圍墻敬老院”的成立,徹底解決了小區內老人養老的難題。“無圍墻敬老院”把社區內40多家家政、食堂、衛生站、理發店等各種服務機構組織起來,為老人們提供看護、飲食、醫療、陪伴等服務,讓老人們不離社區,就可實現安心養老。“無圍墻敬老院”的特點是“三不脫離”,即不脫離家庭,不脫離兒女,不脫離生活環境,老人們沒有社會孤獨感。
王士良說,無圍墻敬老院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養老服務機構。它打破了傳統養老院的模式,不設固定場所收養老人,而是采取按需派送服務人員到老人家中從事生活、醫療等諸多服務的模式。
老年人年高體弱,隨時都可能出問題,巡視便成了敬老院最重要的工作。巡視人員對社區所有的重點家庭每天巡視兩次,和老人們聊聊天,同時看看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如何。
社區有位趙老太太,已經92歲了,沒有子女。一次,巡視員發現趙老太太正在發燒,而且燒得很厲害,于是馬上叫來衛生站的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檢查后建議立即送醫院治療,結果老人避免了患上肺炎的危險,并且很快恢復了健康。
“無圍墻敬老院”還經常發揮自己立足于社區的優勢,積極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去年重陽節,養老院組織了50多位身體不便的老人,每人一輛輪椅,去游天壇和世紀壇。一位老人感動地說,自從患病以后,他就從沒下過樓,現在能到四處走一走,心里十分高興。
一個電話解決所有難題
現在老人們有了困難,只需要給“無圍墻敬老院”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在家里吃到熱騰騰的飯菜,或者有專人上門給他們洗衣服。一位大娘告訴記者,就連去銀行交電話費這些小事,也有專人來為老人辦理。對于這些服務,“無圍墻敬老院”目前只收取極其低廉的費用,有些服務如上門巡視孤寡老人或者對某些老人進行重點看護,則完全免費。
對那些身體不方便的老人,或者需要一對一照料的老人,“無圍墻敬老院”可派人入戶進行看護。老人的子女也可以讓老人“入托”,即白天將老人送到無圍墻敬老院,晚上再接回家里。
此外,居委會組織小區內的熱心人成立了一支由12個年輕人組成的隊伍,為社區的老人們提供應急服務,24小時風雨無阻。一次,一位90多歲的老人因病在家中去世,當時正是凌晨時分,“無圍墻敬老院”組織人手,為老人擦洗身體,準備后事,并且分文未取。
王士良說,自“無圍墻敬老院”建立以來,不僅深受本社區老年人的歡迎,而且老人的子女們也非常歡迎這種養老方式,這解決了兒女們很多后顧之憂。
-
老人養老方式有哪些其實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方式來達到養老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那么老年人養老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我們
-
哪些方法助老人安度晚年?現在的時代中,有很多家庭都只剩下一個老人獨守在家,年輕人則外出打工,沒有家人的陪伴,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會不斷的減退,
-
老年人長壽的獨家秘訣有哪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會中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老年人的年齡正在不斷的增長,身體各種機能正在不斷的下降,身體平時可能會出現
-
居家養老的優勢都有哪些?現在社會在養老方面,體系也比較完善,很多的人會想要知道,養老的一些問題,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養老政策,這樣才
-
如何安排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我們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很多的老年人會出現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不適應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