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養老 學會走這五部
養老是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在異地養老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在中國傳統的宗法觀念里面,異地養老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注意的。
去年,家住山東煙臺的李奶奶來到北京的兒子家,幫忙照看不滿一歲的孫子。見到小孫子本來是件讓老人高興的事,但生活環境的改變卻給她帶來了困擾,剛住了一周,李奶奶就覺得很不自在。“北京人太多了,可走在大街上,一個認識的都沒有,也沒人說說話,心里總感覺不得勁兒。”
當下,有李奶奶這樣經歷的老人不在少數,很多人退休后都會去兒女所在的城市幫忙照顧孫輩。這樣的老人應為適應新環境做好充足準備。《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會會長熊必俊,兩位專家建議,老人最好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適應異地生活。
1.調試心理,別封閉。老人到了新地方或是子女家,要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讓心里感覺踏實,千萬不能自我封閉。寄人籬下感、愛鉆牛角尖、無故猜忌,都會影響心理健康。
2.包容差異,放寬心。年齡、地域的差異會導致飲食、作息等習慣不同。老人和晚輩在一起,難免會有些小摩擦,遇到這種情況,老人要放寬心,別強求晚輩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能過去的就過去,能不管的就不管,大家才會輕松。
3.熟悉環境,多了解。沒事多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小區周邊的環境,看看哪里有休閑娛樂設施,最近的車站、地鐵站在哪兒,去哪個超市、商場買東西最方便。
4.主動交友,常走動。老人可以在小區周邊散散步,認識一些新鄰居,交些新朋友。看到下象棋、打麻將的,主動去看看、學學。遇到京劇票友,上去打個招呼,交流下心得。
5.理清問題,除后患。經過一陣子的適應,如果老人覺得新地方住著還習慣,就必須考慮醫療等問題了。異地生活必須搞清醫療保險怎么報銷、養老保險如何領取等問題,減少后顧之憂。
子女也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父母適應新環境。首先,進行充分溝通,多聽取老人的意見;其次,多給老人正面評價,用稱贊的話語幫助老人重建榮譽感和成就感;最后,為老人的交友牽線搭橋,幫他們盡快融入新的人際圈子。此外,熊必俊還表示,“異地養老”應該符合老人自己的需求,“老人在哪養老,必須以老人的意愿為主,不能強求。”
異地養老的話,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的,這些問題解決了就是可以幫助我們的,但是異地養老也要注意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這樣子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養老啦。
-
老人養老方式有哪些其實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并不知道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方式來達到養老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那么老年人養老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我們
-
哪些方法助老人安度晚年?現在的時代中,有很多家庭都只剩下一個老人獨守在家,年輕人則外出打工,沒有家人的陪伴,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會不斷的減退,
-
老年人長壽的獨家秘訣有哪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會中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老年人的年齡正在不斷的增長,身體各種機能正在不斷的下降,身體平時可能會出現
-
居家養老的優勢都有哪些?現在社會在養老方面,體系也比較完善,很多的人會想要知道,養老的一些問題,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養老政策,這樣才
-
如何安排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我們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很多的老年人會出現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不適應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