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年類風關濕性關節炎 創造幸福新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60歲人群發病率高達30%~40%。有報道,估計我國成年RA患者約為300萬,其中老年患者約為24萬人。在我國1億多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每年新增加患者可達14萬人。因此,重視和探討中醫藥治療老年RA的方法,對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很有意義。
老年RA的
臨床特點及治療要點
不同于年輕人的發病情況,60歲以后形成RA的患者常有輕度關節炎,缺乏類風濕結節,大多數老年RA患者逐步形成對稱性疼痛、腫脹、外周關節僵硬而累及末梢指趾關節,老年RA患者大關節如肩關節常被累及,且男性居多,急性發病較多,肩和膝大關節作為首發關節較多,手和足浮腫較常見。急性發病時患者常有全身癥狀如身體不適,厭食及體重下降。老年RA患者有數項檢查異常,包括正常色素性紅細胞貧血,白細胞中度增高,血小板增加,80%病例血沉加快,50%病例類風濕因子陽性。老年RA患者的長期預后較差,即使治療得當,大多數患者還是漸漸病廢,高發的嚴重感染,可能再加上心血管疾病,使死亡率增加。
老年RA的
中醫藥治療原則
除進行西醫治療外,中西醫結合治療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年RA中醫病機特征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氣血不足、肝腎虧虛是病本,外邪入侵、濕邪壅滯及痰瘀互結是病標,其中濕滯、痰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老年人脾虛一方面引起運化失常,水濕停聚而生痰,另一方面引起氣血生化乏源而出現氣血不足,同時,脾虛則后天不能頤養先天而致腎精虧虛,脾虛血不足以養肝,更致肝血不足,進而導致肝腎虧虛;老年RA病情纏綿日久,加之氣血虧虛無力推動,更易導致脈絡瘀阻,而與痰濁膠著形成痰瘀互結,使本病更加錯綜復雜,致殘率增高。故老年RA的治療應以健脾益腎、祛濕通絡為基本大法,健脾包括化濕邪、生氣血;益腎包括養腎精、補腎陽;祛濕包括祛風濕、消痰濁;通絡包括通經絡、化瘀血,諸法合用則肝脾腎功能復健,氣血充、痰濁消、絡脈通、瘀血化,從而改善老年RA的整體功能,臨床上以此大法治療老年RA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老年RA用藥宜用溫潤之品,忌辛燥散風之品。
老年RA的日常保健
適當功能鍛煉 RA活動期全身癥狀明顯時以休息為主,同時避免絕對臥床不起,受累關節須保持功能位置,必要時須用夾板。緩解期往往有嚴重的多發性關節畸形,所以待關節腫痛消退后,應循序漸進地進行活動鍛煉,以改善關節功能。
選藥要慎重 老年人的胃腸、腎臟等器官的功能在逐漸減弱,用藥后發生副作用的幾率約為年輕人的7倍。并且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在選擇藥物時應當十分慎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極易影響患者胃腸道及腎臟的功能,故老年人使用該類藥物的劑量要小,在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用藥反應,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減量或停藥。
積極治療感染灶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在降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差,易發生各種感染,如齲齒、齒槽溢膿、扁桃腺炎、副鼻竇炎、慢性中耳炎等。這些感染性病灶是重要的感染源,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加重,必須及時進行治療。還要避免勞累等誘因的出現:潮濕、受涼、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外傷(如關節扭傷、跌傷和骨折)等均可誘發或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
警惕:老年人用藥有哪四忌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非常多的疾病的,出現了疾病的話都會選擇一些藥物,在治療身體當中的疾病
-
老人久坐腰痛如何自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時候經常喜歡坐著,那么老年人也是不喜歡活動的,經常坐著的話給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帶來的
-
老人腿痛可能是外周血管有病!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會出現一些腿痛腿麻的這種現象的,那么你知道嗎?老年人腿痛腿麻有可能是一些什么樣的疾病而導致
-
老人用藥八項注意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高血糖的癥狀,高血糖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么高血糖不穩定的情況
-
哪些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黃丸?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黃丸也是一個治療腎臟方面疾病的藥物,對于我們身體的保健的功效也是比較好,特別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