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壞習慣偷走老年人用藥的藥效
老人用藥有很多的講究,用藥治病講求對癥下藥,才能見效,但實際上,很多服藥的“壞習慣”也會使藥效打折,甚至增加副作用。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哪些不好的習慣使藥效減退了吧!
1.服藥跟飯點
很多人簡單地把“飯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實,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飯后”了。藥師徐燕俠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注明飯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注明飯后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后。
服藥頻率多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簡單地等同于跟著三頓飯走。其實,一天服藥幾次,多長時間服一次,是藥學家根據24小時內血液中藥物濃度的變化規律制訂出來的。徐燕俠指出,如果服藥為“一日三次”,應每隔8小時服一次;若一日兩次,應每隔12小時服一次。考慮到多數人的作息習慣,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點—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
2.藥片掰開吃
有些人覺得藥片大難以下咽,就自作主張把藥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實際上,看似相同的藥片發揮藥效的時間和部位大有區別。“如果藥片有緩釋、控釋、腸溶等標示,一定要整片服用,不能掰開。”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藥學咨詢師徐小華提醒,比如一些長效的控釋藥物,其有效成分會在腸胃里慢慢釋放,這樣會使體內藥物濃度更平穩,藥物作用也更持久。
若掰開來吃,會破壞原藥設計,加速藥物釋放,使血藥濃度在短時間內升地過高,導致危險;還會縮短藥物的作用時間,影響療效。判斷藥片能否掰開服用,最好的方法是閱讀藥品說明書。另外就是查看藥片上是否有壓痕。可以掰開的片劑,一般都印有壓痕以方便準確分開。
3.拿果汁送藥
“孩子怕吃藥,覺得苦。所以,我喜歡用果汁、牛奶給他送藥,既可以抵消苦味,又能補充營養和水分,可謂一舉多得。”在采訪中,不少讀者如是說。殊不知,果汁、牛奶、豆漿、茶水等,雖然都是液態,卻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臨床藥理學家已確認,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生反應。衛生部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孫春華強調,服藥最好用溫白水,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
警惕:老年人用藥有哪四忌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非常多的疾病的,出現了疾病的話都會選擇一些藥物,在治療身體當中的疾病
-
老人久坐腰痛如何自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時候經常喜歡坐著,那么老年人也是不喜歡活動的,經常坐著的話給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帶來的
-
老人腿痛可能是外周血管有病!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會出現一些腿痛腿麻的這種現象的,那么你知道嗎?老年人腿痛腿麻有可能是一些什么樣的疾病而導致
-
老人用藥八項注意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高血糖的癥狀,高血糖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么高血糖不穩定的情況
-
哪些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黃丸?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黃丸也是一個治療腎臟方面疾病的藥物,對于我們身體的保健的功效也是比較好,特別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