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藥不當易導致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可以多是很多老人都經常會發生的一種現象,因為人老了,鈣質的流失非常的快,所以骨質疏松就會頻繁發生,但是現在我們要告訴老人們的是,老人的一些用藥問題,也可能導致骨質疏松。
現代醫藥研究表明:臨床上常見老人骨質疏松中,約有30%并非由于老年性缺鈣、缺維生素D或疾病引起,而是應用某些藥物所致,醫學上稱之為“藥源性骨質疏松”。特別是身體孱弱、多病纏身的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幾種藥物可導致骨質疏松:
糖皮質激素:
濫用激素是藥源性骨質疏松癥的最常見原因。這類藥源性骨質疏松癥除表現為腰背痛外,還是老年人自發性骨折的重要因素。故老年人如需長期應用激素,同時應給予補骨藥和鈣片及抗骨質疏松藥。
利尿劑:
如速尿和雙克等,為老年人常用的利尿藥、降壓藥和心臟病藥。長期服用后,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體液失衡、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血鉀、低血鈣等,可致骨質疏松癥,如果摔倒,極易骨折。
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對骨骼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適量有利成骨,過量則破骨、骨松。故甲亢老人要權衡利弊,千萬不可因過度用藥而致藥源性骨質疏松,得不償失。
抗癲癇藥:
癲癇老人服藥一般要2~4年,長期服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一線抗癲癇藥,可因其促進維生素降解,抑制消化道對鈣的吸收,而致“低鈣血癥”,迫使鈣元素從骨質中“脫出”,導致骨質疏松癥。故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的中老年人,應嚴遵醫囑,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肝素:
肝素抑制消化道對鈣的吸收,如長久用(4個月以上),會發生骨質疏松癥和自發性骨折。預防的關鍵在于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大劑量,應用3個月后由醫生按病情調換其他抗凝血藥。在用藥期間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所以說對于一些疾病的治療,可以不用藥就千萬不要藥物治療了,要不然很有可能引發骨質疏松的問題。
相關文章
-
警惕:老年人用藥有哪四忌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非常多的疾病的,出現了疾病的話都會選擇一些藥物,在治療身體當中的疾病
-
老人久坐腰痛如何自療!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時候經常喜歡坐著,那么老年人也是不喜歡活動的,經常坐著的話給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帶來的
-
老人腿痛可能是外周血管有病!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會出現一些腿痛腿麻的這種現象的,那么你知道嗎?老年人腿痛腿麻有可能是一些什么樣的疾病而導致
-
老人用藥八項注意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高血糖的癥狀,高血糖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么高血糖不穩定的情況
-
哪些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黃丸?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黃丸也是一個治療腎臟方面疾病的藥物,對于我們身體的保健的功效也是比較好,特別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