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心和腦的共同挑戰
有這樣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動脈硬化是心和腦的共同挑戰,這句話到底怎么理解呢。小編今天為關心這種疾病的朋友詳細講解講解。且看下文。
一項REACH 注冊研究顯示,在18957例卒中患者中,無冠心病或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的10年風險預計接近20%;而NOMAS(北曼哈頓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也證明,卒中患者5年時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風險為9.8%,等同于冠心病的風險。
冠心病也是卒中患者的并存疾病,而無論其是否有冠心病史。國外研究發現,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常常合并存在;有32%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卒中,56%的卒中患者合并冠心病。
卒中被視為冠心病又一等危癥的原因還在于兩者共同的危險因素。卒中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體力活動少、飲酒等,這些因素同時也是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
中國是卒中大國,尤其是復發性卒中發病率位于世界之首。WHO MONICA項目報告顯示:中國北京的人群中,男女復發性卒中百分比達到27%,均高于其他國家。因此,在預防卒中的同時,如何注意保護心臟,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實現心腦‘雙重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動脈粥樣硬化:心腦的共同挑戰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人們已經發現導致卒中和冠心病發生的“元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全身性疾病,也是冠心病和卒中發生的主要病理基礎。
研究發現,動脈管壁內的粥樣硬化斑塊會逐漸發展成血栓。如果血栓不穩定而從血管壁脫落,就可能被血流帶走并停留于循環的某一部位,特別是血管分叉處,從而引起循環阻塞。另一方面,逐漸增大的血栓本身也可引起動脈栓塞,從而引起急性血管事件的發生,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血管性猝死,以及缺血性中風、一過性缺血發作。
一項針對EUROPA、HOPE和PEACE研究進行的薈萃分析,共納入了29805名不伴心力衰竭或左室收縮功能異常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結果表明ACEI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風險高達18%,降低卒中風險23%。
在06年的冠狀動脈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CAD)二級預防指南中,ACEI被推薦為CAD二級預防的初始和持續用藥。2007年發表的ESC/ESH高血壓治療指南中,普利類藥物(ACEI)獲得最多推薦的10項適應癥,其中包括了頸動脈粥樣硬化。
降壓達標是心腦“雙重保護”的基礎
除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外,卒中患者還要對高血壓進行積極干預。高血壓是卒中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據統計,70%~80%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壓或高血壓病史。即使平時無明顯癥狀的高血壓,其發生卒中的機會也比正常人高4倍。此外,血壓每升高20/10 mmHg,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性即增高一倍。
減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發生,進行心腦的“雙重保護”,均要以降壓治療為基礎。醫學研究會試驗(MRC)的臨床研究證實,65~74歲老年高血壓治療后,腦卒中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減少25%。 UKPDS研究結果顯示,血壓降低10/5mmHg則大血管病變降低34%。
在2007年歐洲高血壓指南中,明確了降壓治療對于卒中患者的重要性。指南指出對于卒中患者,降壓治療能顯著降低卒中復發,同時也降低與心臟事件相關的風險。因此,合并卒中高血壓患者的目標血壓應小于130/80mmHg。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血壓,目前越來越多的醫生推薦強化降壓治療方案,從而及早控制血壓,達到最大程度預防卒中復發和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率的治療目標。
以上就是詳細的分析整理,相信大家閱讀完之后都會有一些新的感慨,既然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標題的深層含義,那么在治療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堅定的信任科學和醫術的力量。
-
腦動脈硬化能治好嗎?腦動脈硬化能治好嗎?患有腦動脈硬化的人一定要抓緊治療才行,很多的人都是因為耽誤治療才導致其他的并發癥,但是患者都非常的關
-
主動脈硬化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主動脈硬化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相信很多患有主動脈硬化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屬都很想知道這個疾病有沒有更好地治療方法,主動脈硬化的
-
主動脈硬化的治療主動脈硬化的治療你了解多少?患有主動脈硬化的人不斷的在增多,很多的人都因為這個疾病的折磨非常的痛苦,甚至擔心治療不好承擔
-
動脈硬化吃什么比較好動脈硬化這種疾病對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些朋友在檢查出患有這樣的疾病后就想知道要怎么調理才會好一些,比如吃東西有哪
-
得了動脈硬化吃什么好得了動脈硬化吃什么好呢?出現動脈硬化的人非常的多,但是不少的人都不知道在飲食上需要注意哪些,可是不注意可能會變得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