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是什么
無論對于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來說疾病都是同樣的可怕的,很多的時候我們都聽說過自己身邊的人患上疾病,但是我們沒有對疾病有任何的感覺,但是當自己換上疾病以后感覺就不一樣了,動脈硬化在我們的身邊還是比較有危害性的,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動脈硬化的病理。
動脈硬化發展到相當程度,尤其有器官明顯病變時診斷并不困難,但早期診斷很不容易,年長病人如檢查發現血脂增高,動脈造影發現血管狹窄性病變,有利于診斷本病。
【病理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主要累及體循環系統的大型彈力型動脈(如主動脈)和中型肌彈力型動脈(以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罹患最多,肢體各動脈,腎動脈和腸系膜動脈次之,脾動脈亦可受累),而肺循環動脈極少受累,病變分布多為數個組織和器官同時受累,但有時亦可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動脈,而其他動脈則正常,最早出現病變的部位多在主動脈后壁及肋間動脈開口等血管分支處;這些部位血壓較高,管壁承受血流的沖擊力較大,因而病變也較明顯。
正常動脈壁由內壁,中膜和外膜三層構成,內膜由單層內皮細胞,結締組織和有孔的內彈力板組成,在內皮細胞和彈力板之間(也稱內皮下層),除結締組織外,尚有平滑肌細胞和基質(包括酸性蛋白多糖,可溶性蛋白,脂質,葡萄糖和電解質等),兒童時期平滑肌細胞極其少見,隨年齡的增長內膜平滑肌細胞及基質成份逐漸積聚,在肌彈力型動脈中,中膜幾乎全由斜行的平滑肌細胞構成,并有數量不定的膠原,彈力纖維和糖蛋白等環繞平滑肌細胞,其形態一般不隨年齡而改變,外膜包含纖維母細胞,此外尚有膠原,糖蛋白,并夾雜平滑肌細胞,外膜與中膜間還分隔著一層不連續的外彈力板,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時,動脈壁出現脂質條紋,纖維斑塊和復合病變三種類型的變化。顯示動脈壁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結構,右下角是局部再放大示意
(一)脂質條紋病變為早期的病變,常見于青年人,局限于動脈內膜,呈現數毫米大小的黃色脂點或長度可達數厘米的黃色脂肪條紋,其特征是內膜的巨噬細胞和少數平滑肌細胞呈灶性積聚,細胞內外有脂質沉積,脂質成分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酯,還有磷脂和甘油三酯等;由于脂質條紋屬平坦或僅稍高出內膜的病變,故不使受累的動脈阻塞,不引起臨床癥狀,其重要性在于它有可能發展為斑塊。
(二)纖維斑塊病變為進行性動脈粥樣硬化最具有特征性的病變,一般呈淡黃色,稍隆起而突入動脈腔內或圍繞血管分支的開口處,引起管腔狹窄,此種病變主要由內膜增生的結締組織和含有脂質的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所組成,脂質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酯,細胞外周由脂質,膠原,彈力纖維和糖蛋白圍繞,病灶處纖維組織增生形成一纖維膜,覆蓋于深部大量脂質之上,脂質沉積物中混有細胞碎片和膽固醇結晶,斑塊體積增大時,向管壁中膜擴展,可破壞管壁的肌纖維和彈力纖維而代之以結締組織和增生的新生毛細血管,脂質沉積較多后,其中央基底部常因營養不良發生變性,壞死而崩解,這些崩解物與脂質混合形成粥樣物質,是為粥樣斑塊或粥樣瘤,
(三)復合病變為纖維斑塊發生出血,壞死,潰瘍,鈣化季會壁血栓所形成,粥樣斑塊可因內膜表面破潰而形成所謂粥樣潰瘍;破潰后粥樣物質進入血流成為栓子,破潰處可引起出血,潰瘍表面粗糙易產生血栓,附壁血栓形成又加重管腔的狹窄甚至使之閉塞,在血管逐漸閉塞的同時,也逐漸出現來自附近血管的側支循環,血栓機化后又可以再通,從而使局部血流得以部份恢復,復合病變還有中膜鈣化的特點。
動脈硬化在我們的身邊是廣泛的存在的,所以對于動脈硬化人們的關注也是比較高的,為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動脈硬化我們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動脈硬化的病理。對于動脈硬化我們已經心中有數了。所以當我們再見到動脈硬化的患者時我們就沒有那么的恐懼了。
-
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出現時的癥狀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對老年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傷害,這種疾病在老年以后出現的概率非常高,作為老年人,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應該及
-
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產生的原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病率在逐漸的升高,這種疾病經常青睞于老年人,老年人對
-
動脈粥樣硬化會出現哪些病變大家在生活中可能很少聽說到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近年來在逐漸的升高,當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時,對患者的
-
動脈粥樣硬化常識都有哪些呢?動脈硬化疾病在生活中的患病率比較高,而且對人體傷害很大,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其中一種,由于患者發病程度的不同,給人們以及家庭
-
動脈粥樣硬化有哪些飲食事宜呢動脈粥樣硬化是很常見的中老年人群極易發生的一種疾病,其和自身的高血壓、高血脂等誘發疾病都有很大關聯,使其在身體發生后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