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癡呆患者的第二個腿
麻痹性癡呆患者的第二個腿
一、當患者負擔自身體重的能力發生改變或身體的穩定性下降時,需借助于步行輔助具才可行走。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可選擇與身體條件相適應的步行輔助具,以實現在室內或室外行走的目的。
方法一:手杖、手杖是用單側手扶持以助行走的工具。使用手杖時,上肢及肩的肌力必須正常。單足手杖:呈T形或問號形,適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撐力強的老年人等。三足手杖:又稱三腳拐,三足呈“品”字形,使支撐面增大,從而增加了手杖的穩定性。適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用單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四足手杖:手杖帶有四個著地支撐點,使手杖更加穩定,適用于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較弱或上肢患有震顫麻痹,用三足手杖也不夠安全的患者。手杖高度的確定:患者穿常用鞋,肘關節屈曲150 o ,腕關節背伸,小趾前外側15厘米至腕背伸時手掌面的距離即為手杖的長度。
方法二:腋拐、即腋窩支撐型拐杖,有固定式和長度可調式兩種。腋拐可靠、穩定,用于身體情況較差的患者。腋拐高度的確定,以股骨大轉子的高度為把手的高度。亦可以用精確的測量方法確定拐杖的高度。測量時,患者取仰臥位,穿常用鞋,上肢放松置于身體兩側,腋拐輕輕貼靠腋窩,伸至小趾前外側 15 厘米處即為拐杖適當的長度;肘關節屈曲 150 o ,腕關節背伸,手掌面所及處為拐杖把手的高度。
方法三:肘拐、又稱前臂支撐型拐杖。其特點是以前臂和手共同承重,可單側使用也可雙側用。適用于握力差、前臂力量較弱但又不必用腋拐者。
方法四:助行器、助行架:適用于站立平衡差、下肢肌力低下的患者。
助行車:此車有兩個或四個輪子使之易于推行移動。適用于步行不穩的患者。
二、體育運動
愛好體育運動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改善運動功能,對防治老年性癡呆、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也大有益處。根據病情,老年性癡呆患者可在醫護人員、家屬的陪護下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早期老年性癡呆患者,病情較輕,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控能力尚可,可以進行一些運動,如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下棋、打撲克、釣魚、慢跑、散步、練體操等。中期老年性癡呆患者,病情較明顯,但可以由家屬陪伴進行散步、簡易手指操等運動。晚期老年性癡呆患者,病情較重,若臥床不起,也要進行關節活動、翻身及肢體功能鍛煉,以減少褥瘡等的發生。
三、太極拳
太極拳在我國源遠流長,蘊藏了我國傳統醫學的精髓。它強調和諧完美,注重“天人合一”,動作柔韌、穩定、緩慢、連貫,涉及到全身各個肌群和關節。
從中醫學角度講,太極拳有利于健腦益智,F代醫學證明,練太極拳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排除雜念的意識境界,與身體運動相結合,使大腦相應的皮質功能區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而其他無關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有利于修復和改善高級中樞神經的功能,起到健腦強身作用。
練太極拳還有利于提高*動作的平衡性與協調性。練太極拳可對自主神經系統產生良性影響,從而使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紊亂得到調整和改善。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都可產生積極影響。
以上相關內容是麻痹性癡呆患者的第二個腿,希望能夠對患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