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疾病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大家對腸炎疾病可能都很熟悉了,因為腸炎疾病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此病出現后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不適,疾病的癥狀越多給患者的傷害越大。腸炎疾病疾病出現后我們需要做一些檢查來判斷此病,那么該做哪些檢查呢請往下看。
腸炎做哪些檢查
臨床表現:
一、急性腸炎患者
急性腸炎是由于進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
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為什么急性胃腸炎會引起嘔吐和腹瀉呢?這是通過神經反射作用而產生的。急性胃腸炎時,由于細菌、毒素或胃腸粘膜的炎癥,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沖動傳入延髓的嘔吐中樞,引起嘔吐中樞興奮,通過傳出神經分別到達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會厭等處,引起一系列協調運動,而組成了嘔吐動作。同時由于腸粘膜的炎癥刺激,使腸內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減低,而出現腹瀉。
由于嘔吐和腹瀉在某種情況下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臨床上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不僅不應給予止瀉藥,相反,應給予催吐和瀉下藥,以促進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癥而引起的嘔吐和腹瀉,為了減少水鹽代謝及電解質平衡失調給機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在積極治療病因的同時,給予止吐及止瀉治療。
二、慢性腸炎患者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霉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
并發癥:
1、腸息肉、結腸癌:直腸炎超過五年,腸道潰瘍面在炎癥的長期刺激下容易異常增生,引發腸息肉,一厘米以上腸息肉癌變率極高;
2、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癥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鑒別良性惡性。
3、肛竇炎:直腸炎不及時治療,可并發肛竇炎等肛腸病,并有繼發肛周膿腫的危險。
4、肛管炎:這是本病的一個并發癥,經常與直腸炎并稱為肛管直腸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亦有癌變危險。 5、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長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診斷依據:
(1)有暴飲暴食或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史。
(2)起病急,惡心、嘔吐頻繁,劇烈腹痛,頻繁腹瀉,多為水樣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癥狀。
(4)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體征不明顯,上腹及臍周有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多亢進。
診斷鑒別: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可作血培養。
病毒性胃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分離病毒。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通過以上知識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腸炎出現后的檢查有所認識了,腸炎疾病是嚴重的我們一定要將此病重視起來,多去了解有關此病的知識,此病對我們的身體傷害嚴重,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提前去預防此病,保護好我們的身體,出現腸炎后應正確的做好檢查項目。
-
患有輪狀病毒性腸炎診斷方法患有輪狀病毒性腸炎診斷方法你了解嗎?患有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情況下會給生活帶來非常大的煩惱,甚至不知道這個疾病到底怎么樣才能
-
腸炎的檢查方法哪些更常見腸炎的檢查方法是什么?腸炎的發生讓患者承受了不小的負擔,損害大家的身體和精神,想要規避疾病危害,大家一定要正確的了解疾病
-
腸炎疾病需要做哪些檢查呢大家對腸炎疾病可能都很熟悉了,因為腸炎疾病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此病出現后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不適,疾病的癥狀越多給患者
-
腸炎出現后該如何檢查呢腸炎疾病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多發的,發病后會給很多的人帶來不便,有較多的因素可以誘發腸炎疾病的出現,此病出現后只有正確的防治
-
患上慢性結腸炎的危害性嚴重嗎結腸炎在出現之后患者會出現腹瀉腹脹現象,很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平時大家需要盡早了解這種疾病,而且很多的結腸炎患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