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專家面前你是“赤裸裸”的嗎
一個人最怕的是別人能夠窺視到你的內心世界。對于這種人時,大多數人都會提高警惕。特別是聽別人說,這個人是個學心理的,可能他的第一反映是趕緊走。如果別人能夠看透你心,就感覺是自己沒穿衣服,赤裸裸地在一個陌生人面前,這是很可怕的。
試想一下建筑師的工作:每天跟各種建筑物打交道,分析其構造、設計、材料……當他看到自家的房子、公司的辦公大樓、大街上的咖啡館,都會加以分析研究嗎?很可能不會,除非他見到特別好看或者特別難看的建筑物。在大多數時間內,他看建筑物就跟非專業人士看到的一樣。
美國精神心理教育專家史蒂文·里德博德博士稱,精神心理專家也是如此。在工作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以一定的方式集中到自己的服務對象身上,畢竟對方是付 費購買專業服務的。除此之外,他們和同事、服務員乃至自己關心的人打交道和非專業人士沒什么不同。僅僅在某個人的性格或行為出現異常時,專家們才會暫時以 專業的眼光判斷一下。這跟醫生也類似——醫生可能偶爾在路上發現一個陌生人患有肢端肥大癥、腦癱或者類風濕關節炎,但大多數時候看陌生人跟非專業人士是一 樣的。
人們以為精神心理專家“分析成性”,對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會分析心理。其實,這是因為人們自己內心存在焦慮感,覺得具有神奇洞察力 的專家隨時會撕破自己的假面具,構成嚴重的心理威脅。里德博德稱,這只是一種不可能的幻想——“見人就分析”會消耗大量精力。專家并無神奇的“讀心術”, 要了解一個患者的人格,必須進行規范的問診,通常一次要花上一個小時,很多時候還要進行多次。專家也許在平常談話中很快察覺到關于人格的線索(事實上很多 非專業人士也可以做到),但專業訓練要求專家獲得更準確的信息,不能“拍腦袋”就得出專業的意見,否則草率地下結論,只能得出錯誤和疑問,跟非專業人士的 “直覺”有什么區別?
一次,里德博德的一個同事看到媒體對一名政治家的報道后,就即興發表了一通充斥心理學術語的“專業見解”。里德博 德對此感到寒心,因為同事沒有對當事人進行問診,也沒有研究過其詳細的心路歷程,得出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這樣做是非常不專業的行為,而專業的分析診斷應 在診所中進行。
小編結語:心理專家能夠看透你的內心,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所以不要怕別人*你的心!
-
美國人扔掉手機去靜坐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習慣性的,每天都在玩手機,而且有的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玩手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其實一般在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方面出現一些疾病,而且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緩解心理壓力有哪幾招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一些壓力的,不管是工作方面的或者身體方面,心理方面肯定會壓到我們的身體喘不過氣
-
怎樣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對一些白領朋友們,如果是經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避免不了一些壓力比較大的現象,
-
解壓莫飲酒 緩解壓力有三法壓力比較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盡快的應該要想辦法去緩解壓力,因為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一些經常